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讀罷這本書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書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都需要我們去發現,讀後感是一個抒發感情的文學體裁,讀後感裏包含的是一個人的感觸,下面是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的範文。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1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來源也是世界上除《聖經》以外被翻譯的最多的經典名著。通過爲期一年的學習,我對道家少私寡慾,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體會,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講究無爲而治。如書中所說“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說人們相互之間各幹各的事彼此之間並無交集,只有附近的雞犬之聲能夠聽到。老子希望國家按照小農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自給自足且不需要社會交際,以此來避免人本身的私慾以及一切能導致國家破裂的消極情緒。如果我們單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無爲而治貌似是不現實的。但是我們從生活的角度來看,平凡未嘗不是一種幸福。隨着我們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數,而少私寡慾生活過得平平淡淡,沒有大起大落,有一顆平靜的心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件好事。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處在人們所討厭的地方但是更接近於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於衆人的事而不與爭,處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們尊敬的。我們生於這樣一個快節奏的世界,有時候可能需要保護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可是我想說,幫助他人保持謙卑的態度也未嘗不可,也許你會失去一些東西,但是回報卻是無窮的。

“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這句話是說把自己當做天下,那麼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當做自己的生命來愛惜,那麼天下就可以託付給他了。我們中國目前仍處於發展中國家,復興之路還有很長要走,而我們正處在國家的頂端,我們需要爲國家的利益不懈奮鬥,貢獻出我們當代大學生的力量。“少年強則國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道德經》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系統,它通過做人處事以及治國方針向我們闡述了我們應該保持己身,且長且久等道理。我們生於一個從面對面交際向全面數字化科技化互動的過渡時期,所以我們更需要堅持《道德經》裏做人處事的道理並且沿襲發揚我們中國的文化傳統使之始終保持我們中國的特色甚至引領世界。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2

天地無名:天尊地卑,天虛地實,虛則至賤,實則至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此天之道,地之德。故曰:天道清,地德寧。天無以清而貴實將恐裂,地無以寧而貴上將恐發,侯王無以貞而貴高將恐蹶。是故尊當以守卑,貴當以守賤。天尊以虛故清,地實以卑故寧,侯王居高而自謂孤、寡、不轂。

治國無執無爲之妙可用射箭之道來闡述。弓身(天子)制定執政方向要跟手(百姓)的需求相合一。雖然是弓身(天子)制定方向,而實則手(百姓)在執弓,故弓身攘無臂,執無執。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第2張

方向對了,弓弦(三公、諸侯)、箭(百官)的施政目標手(百姓)自然願意去實施完成,弓、箭(百官)無執而手(百姓)執箭拉弦盡其力去完成目標。手(百姓)執弓、箭是爲民主;若弓、箭執則爲非民主,是專制。弓者爲道己日損而善用箭者之才能,弓者爲無爲,使箭者發揮才幹射中目標。故弓身弓弦無執無爲,箭者無執有爲,手者有執有爲。弓、箭、手三者不可缺一,若有一失,自然之道不行也。

弓者有爲,事倍功半,則施政目標難以達到,爲者必敗之。若弓者有執,則執政方向與百姓需求相背,執者必失之,民心必亂,百姓畏勢不畏死而重物質享受而多遠走他鄉他國(遠徙)。故天下神器不可爲也,不可執也。爲者必敗之,執者必失之。

無爲者必無執,無執者未必無爲。

治國有以下六者:道者、德者、上仁、上義、上禮、前識者。

(1)弓身無執無爲(道者),弓弦無執無爲(德者),下知有之。

道生之,德畜之,候王得一以爲天下貞,德者可謂貞臣,道者宜爲下,故名德道經。

聖人損有餘而補不足,藏富於民,民用充足,消除了因百姓購買力不足而產生的難得之貨(不貴難得之貨)。

上位者儉己而不奢,不鋪張浪費,則能漸除奢華浪費之風。

聖人不欲見賢,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是以下知有之。

功成事遂,聖人功成而不居並歸功於下,聖人使己無功,下欲親譽之而無能名焉。百姓都說:我只是做了理所應當做的事,而不爭功(我自然)。上下皆不爭功,故老子曰:聖人不尚賢,使民不爭。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第3張

以其不爭,不居功,故道者德者無爲而無以爲。上功成不居,則民不爭。天人合一之道。

候王居上位而當自謂孤、寡、不轂,守之以下守之以柔;國大民衆而守之以寡小(小國寡民),則大國能兼畜小國,大國小國各得其所欲,則有核彈、導彈等百倍於人的軍事武器而不必使用(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百姓不在因民用不足生活不安定而去使用車船等工具遠走他國他鄉以求豐厚的物質生活,車船不再因民大逐私利、生活不安定、缺乏安全感而使用,百姓能安居樂業。百姓歸於純樸,結繩記事以立約而民不會不守信。

(2)弓身無執有爲(上仁),爲者必敗之;弓弦不能盡其才,下親而譽之。

上仁之君執政方向與百姓需求相合一,無執也。無爲者必無執,無執者未必無爲。

上仁之君施政目標有所達到,則功成而居,使己有功,百姓親而譽之,下亦必爭功之大小。有功之君有爲也,用人有誤,不能盡用人之才能,勤政爲民,敗於有爲而不能無不爲,施政目標有所不能達到。施政目標未能達到,故民無以爲。故曰:上仁爲之而無以爲。

(3)弓身執者(上禮),執者必失之,弓弦無執有爲(上義),下畏之。

執者之昏君用無執之能臣,故爲上禮。執政方向與百姓需求相背,故上禮爲之而莫之應。

與上禮進行對比,弓弦能勸諫上禮之君,有所調整而無執爲民,故上義爲之而有以爲。

上禮執者之君高稅食於民,損民之不足。民知其惡而畏其勢,民畏勢而賄,長此以往,天下人多用私權謀利貪腐(民多利器),而全民皆腐敗。故國君不可用私權使百姓畏(國之利器不可示於人),魚脫於淵則失水,君使民畏則失民。大國不可恃強使小國畏,大國宜爲下。

民用不足,民觀上奢華,必追逐豐厚的物質生活,製造各種假冒僞劣產品以圖利(奇物滋起),僞造各種民用不足產生的難得之貨,偷盜成風,法律多因執者之官太多而難以執行,百姓畏勢不畏死,雖有諸多律法但百姓已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故曰:上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4)弓身執者攘臂而扔之(前識者),弓弦執者,下侮之。

執者之君強推與民需相背之政,無執之臣必不能久存,故上禮爲之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爲前識者。前識者自見自是攘臂而扔之,故曰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夫使衆畏以至於惡貫滿盈,則下侮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爲而無以爲,上仁爲之而無以爲,上義爲之而有以爲,上禮爲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失德,失德而後失仁,失仁而後失義,失義而後失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處其厚,而不居其薄;處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大道廢,焉(安)有仁義?智慧出,焉(安)有大僞?六親不和,焉(安)有孝慈?國家昏亂,焉(安)有貞臣?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僞棄詐,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另有所囑: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試解:芻狗者,敬而用之於祭祀,天地當愛萬物爲本,敬而用之。天地無名不以己仁,致虛守中之道。故以此可知:大道非恆道,廢之而無道。無名非恆名,失之而有名。(無執無慾不以己有德謂無名)。

老子三寶:夫盜跖爲盜以圖利,多欲也,多欲而奢,舍儉也。夫勇有三勇:慈勇不敢爲天下先而爲是謂義勇,慈勇敢爲天下先而亂爲是謂亂勇,舍慈而勇是謂盜勇。入先出後以盜財物,舍慈而勇也,盜勇也。分均,圖結黨也,結黨以使衆畏而爲強梁者,結黨以謀私利而使衆畏而失衆,不知也。爲盜而自以己有功自誇己聖是爲敢爲天下先也,夫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夫爲盜而舍三寶,是謂不知常,大凶也。

老子:弓身無執無爲,弓弦無執無爲。孔子:弓弦無執無爲,箭無執有爲。墨子:箭無執有爲,手有執有爲。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3

今天終於達到誦讀道德經100遍,總算擺脫了被債主催債的感覺,一鼓作氣來寫個博吧。

但初讀昭昭,多讀昏昏;讀經日益,感悟日損。被顧老師逼着寫博,倒讓我回憶起讀研時候的趣事。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第4張

那時,我們戲劇專業總共3個導師,各帶1~2個研究生,總共也就4人。所以,上課都是直接到老師家上的,有時上課是討論名家名劇的文本,有時候老師放碟片。看碟片當然是很開心的,不料看到興起處,老師遙控器一拿,“咔”就暫停了,“這一段咱們來分析一下!”頓時就懵了。畢竟看碟片的`時候是投入情感在看戲,需要的是共鳴效果;忽然大腦要切換到理論剖析,轉爲邏輯思維,大腦處於空白狀態,不得不快速搜尋大腦每個角落回憶可用的情節並找到可用的理論框架。再接着看碟片都有點抖抖索索的感覺,不時用眼角餘光看看老師是不是要拿遙控器,也試圖調動一些腦細胞在看劇同時做些分析,但後者基本上很難做到,老師暫停的時候,我們4人總是處於茫然狀態,而且看得很不盡興。

讀道德經寫博的難也在此,讀經時,隨着遍數增長,愈發如小和尚唸經般有口無心,按照顧老師的理論是無需用腦,但總結出東西寫博卻少不得要用腦,兩者切換,不免恍兮惚兮。

姑且勉強擠一點“牙膏”:

道德經讀後感800字範文 第5張

在人生的最初階段,因爲我們的身體、生活狀態是“日益”的,所以我們的精力會更多地甚至全部地投入在外在的東西中,比如“爲學”,比如追名逐利。那個階段,我們志得意滿、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相信人定勝天,相信事在人爲,相信“我能”。但是當我們的身體、事業、生活的其他方面在慢慢走下坡路即“日損”的時候,大家又會不約而同地轉向內在,即“求道”。雖然具體的道各式各樣,也許是儒,也許是道,也許是佛,也許是基督,也許是心理學,也許是瑜伽,也許是別的什麼心靈雞湯,也許就是什麼大法。因爲看到了我“不能”,人的盡頭是“神”的開始,是“道”的開始。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