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範文(精選7篇)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將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基本幾何體(圓柱圓錐)”。是高教版《機械製圖》第三章正投影法和三視圖第六節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所講的內容屬於第二版《機械製圖》中第三章的第6節,整個這一章主要講正投影法和三視圖,正投影法是繪圖和閱讀機械圖樣的理論基礎,這一節主要講基本幾何體的投影和表面點的求法,是正投影法的應用是今後學習的基礎。

2、學情分析

要想講好一堂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只有對授課對象也就是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徵進行分析、掌握,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已經掌握學習畫平面立體三視圖和求它們表面上點的投影的能力水平基礎,知識水平不應有困難,能力水平也不應有困難,但要通過多做練習來達到熟練的目的,並且注意對個別學習困難學生的輔導。

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圓柱、圓錐的形成和三視圖特徵;

2)、掌握在圓柱、圓錐表面上求點的投影的作圖方法。

3)、熟知基本體尺寸標註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

1)、能正確的畫出圓柱、圓錐的三視圖和在它們表面上求點的投影。

2)、具備正確標註基本體尺寸的能力。

素質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及對空間形體的分析能力。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圓柱、圓錐三視圖特徵和投影分析、視圖畫法、表面上點的投影;

2、看圖、繪圖、標註尺寸三大能力的培養。

[難點]

空間概念的建立和訓練;圓錐表面上點的投影作圖方法。

二、教法設計

1.講授法:通過老師的講解,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2.多媒體演示法:通過多媒體演示,使理論性較強的課本知識形象化、生動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模型展示

3.模型展示發:課前老師指導學生自己做些幾何體幫助自己分析和觀察。

三、學法指導

教師的教是爲了不教而教,這要求我們教師在授課中不僅要讓學生聽懂、學會,還要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不能讓學生離開老師這根柺棍就不會走路了,必須學會自主學習。在本節內容的講授中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於提問,形成主動探究和協作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10分鐘)

複習回顧

1)、簡述棱柱、棱錐的視圖特徵和畫圖步驟,求棱錐表面上點的投影的方法;

2)、反饋、講評作業批改情況;

3)、預習檢測:圓柱和圓錐是怎樣形成的?圓柱的三視圖和四棱柱的三視圖有什麼不同?

導入新課

簡述本次課概念、要點、作用和地位;導出學習目標。

圓柱體和圓錐體都是機器零件上應用最廣的基本幾何體之一,本次課主要討論兩基本體的視圖分析,並通過分析,熟練掌握其三視圖的讀、畫和標註方法和能力。

2、新課教學(75分鐘)

1)、結合課件和模型同學們共同觀察形體的特徵。特別是引出並講清“輪廓素線”(或稱爲轉向輪廓線)的概念和意義。這爲解決其表面交線(截交線、相貫線)的求作問題,提供依據和方法。

2)、根據立體模型和形體特徵作立體的三視圖,這當中主要突出作圖步驟。

3)、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積聚性的特性求圓柱表面點的投影和對圓柱進行尺寸標註。講解時一定突出圓柱和圓錐三視圖的特徵,拓展學生的感性積累和空間想象力,回顧輔助線法求棱錐一般位置面上點的投影的方法,引出素線法(或緯圓法)求圓錐面上點的投影的作圖方法。啓發學生舉一反三。

4)、用一些課堂練習鞏固,教師點撥解答難點。改變立體的放置位置,多位之多答案,鼓勵發散思維。

3、 小結

1)、結合課件和板書簡述圓柱、圓錐的三視圖作圖步驟:畫基準作俯視圖、根據三等關係作主視圖、最後作左視圖。

2)、表面上求點的投影的基本方法。素線法(輔助線法)或緯圓法(輔助圓法)。

4、作業

1)、習題:學生討論完成習題集35、36各小題。

2)、思考題:P67 2、3、4各題。

3)、預習:截交線集中疑難問題。

五、板書設計

基本幾何體(圓柱圓錐)

一、曲面立體的定義

二、圓柱

三視圖分析作圖步驟:畫圖

1、基準

2、俯視圖

3、主視圖

4、左視圖

表面找點作圖充分利用積聚性

三、圓錐

三視圖分析作圖步驟同六棱柱、畫圖

表面點的投影充分利用頂點作輔助線和輔助面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2

一、說教材。

《圓柱和圓錐》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也是小學階段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新課內容,內容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及圓錐的體積四小節,本節複習課旨在通過回顧梳理,交流互補,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在頭腦中串成線,聯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加深各個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繫,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標準》中對本學段的教學要求是:認識並掌握圓柱體、圓錐體的特徵,明白表面積和體積的意義,通過操作、實驗、轉化、類比、推理等邏輯方法得到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掌握常用的體積(容積)單位,會計算一些形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器的容積),並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根據此要求以及學生的特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交流,我會說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和相關的計算公式。

2、通過練習、展示,我會運用公式正確解決有關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及圓錐體積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重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採取 “練習法”,讓學生在回顧整理、交流互補、鞏固練習、展示自我等一系列活動中掌握知識、發展智力、鍛鍊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複習課”作爲數學課的'一種基本類型,它不同於新授課的探索發現,也有別於練習課的鞏固應用,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把分散的知識綜合成一個整體,使之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承載着“回顧與整理,溝通與生成”的獨特功能。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談話導入,明確目標。本學期,我們結識了小學階段幾何形體中的最後兩位朋友,他們是——(圓柱和圓錐)。我們通過努力,知道了它們的來歷,摸清了它們的特徵,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體會到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今天,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自己的收穫,重溫一下它們相關的知識吧!今天我們就來複習 ——圓柱和圓錐。談話中,我把圓柱和圓錐比作朋友,拉近了學生和知識的距離,“知道了它們的來歷,摸清了它們的特徵,學會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體積以及圓錐的體積,體會到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這幾句話既簡要概括了本單元所學的主要內容,又給學生的複習活動提供了線索。

第二環節:回顧梳理、形成網絡。課前交流,(先獨立寫出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及圓柱的側面積、體積與圓錐的體積公式及其變形公式,再在小組內交流你的成果。)。這個環節當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圓柱和圓錐》的相關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然後進行全班彙報。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啓發,相互補充,使知識的結構不斷完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整理與複習的能力。

第三環節: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自主學習,本環節習題的選擇,我經過了精心考慮,題目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啓發性;交流展示,本環節習題具有綜合性、代表性與典型性,有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題目,幫助學生從中找出解題規律與方法,也有一題多變的題目開闊學生思路,使學生通過複習有新的收穫、新的體會。

第四環節:達標檢測,檢驗學生的複習情況。

第五環節:課堂小結,通過複習,你對哪些知識掌握更牢固了,還有沒有疑點沒有解決,說一說吧!

七、說教學板書

《圓柱和圓錐》整理與複習

特徵:圓柱、圓錐

圓柱表面積、側面積

體積:圓柱、圓錐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8-20頁《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學生已經在一年級的時候初次認識了圓柱,已經會辨別;圓錐這一立體圖形沒有見識過,從未接觸;在六年級上學期又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這兩種立體圖形,積累了一些觀察﹑探索立體圖形特點的學習經驗,這些都爲本課的進一步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由於已經是六年級的學生了,他們的主觀性和能動性已經有較大的提高,能夠有意識地去主動探索未知世界。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明顯的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所發展。所以在教學時適宜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親自體驗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三、設計意圖:

(一)預習設計:

由於本課屬於觀察物體領域的內容,須藉助於直觀的實物或模型幫助體驗,感悟圓柱和圓錐的各部分名稱和它們的特點,因此我在設計時安排了兩個環節:1.課前準備(即收集生活中的實物和學具的製作)2.自學教材內容,自主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二)新授設計:

在課一開始,讓學生先回顧以前學過的一些立體圖形,拿出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實物,讓學生分別展示,介紹。從而自然引出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接着,讓學生小小組內交流預習作業,並提出交流和彙報的要求,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傾聽和主動發言的機會,試圖改變只有少數幾個優秀同學唱獨角戲的局面。在大組彙報的時候,儘可能地讓學生代表邊演示邊介紹發現的圓柱和圓錐的名稱和相關特徵,其他小組提出相關補充或修改意見,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述相機課件演示,更加深了印象,凸顯本課的教學重點,爲後面的比較﹑總結圓柱和圓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作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圖片,再次感受數學的生活價值。

(三)練習設計:

本環節安排了說一說,判一判,連一連,做一做,猜一猜等活動,試圖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課堂練習單第4題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學生在解題時有點難度,我覺得這時要適當點撥,指導一下。

四、試教反思:

本節課爲了實現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引導爲主,幫助爲輔,我進行了嘗試。從教學內容方面,本部分知識適合採取這種方式:有操作的情境,有活動的空間。從學生方面,學生的求知慾較強,活動能力相比有大的提高,他們能對同一個情境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學生情感方面來看,他們喜歡合作交流的方式。但是由於本課準備得比較匆忙,有些環節的處理不夠細膩,不太成熟,對課堂上生成的一些“意外”估計不足,教學機智不夠靈活,所以還要有待於進一步提升,請各位領導,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4

教學內容:教材第72~73頁例3、例4及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並掌握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

2、正確計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

3、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並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4、體驗與同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初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並掌握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經歷學具操作與討論的過程,獲得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幾”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並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準備:自制課件、學生學具等。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小貓最後釣到魚了嗎?爲什麼他沒有釣到魚?

找生說後,師說:看來,不專心、不認真什麼事情也幹不成,那麼,這節課你打算怎樣表現呢?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師:小貓上次沒有釣到魚,心裏非常難過,星期天,他又跟着媽媽來到池塘邊,這次又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看大屏幕。

問:你能根據畫面講講這次小貓釣魚的故事嗎?

生講故事。

師:小貓爲什麼這次能釣到魚了呢?生答。

師:根據小貓和媽媽釣的魚,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生提問題,師板書:

(1)一共釣了多少條魚?

(2)媽媽比小貓多釣了幾條魚?

(3)小貓比媽媽少釣了幾條與?

師:同學們真聰明,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其中一共釣了幾條魚是我們前面學過的,你們會解決嗎?找同學說出。

師:對於第2和第3個問題,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它。

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

①師:我們先來看“小貓比媽媽多釣了幾條魚?”這個問題,想一想,在這個問題中,誰與說比?誰多誰少?你能用什麼方法解決?

生:11-8=3

師:爲什麼用減法來計算呢?生答不好

師:現在我們就藉助學具來擺一擺,想一想,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媽媽比小貓多的在哪裏?

學生同桌討論後襬,教師巡視指導。

②找一生上前擺

根據學生擺的圖形,教師問:多的幾條魚在哪裏?前面的是什麼?那麼,我們就可以把貓媽媽釣的魚分成幾部分,前一部分是和小貓同樣多的部分,後面的是比小貓多的部分。

師:怎樣求出多的部分?

生:從11條裏面去掉和小貓同樣多的8條,剩下的就是我們要求的3條,所以我們用減法來計算。

③師:你會列示嗎?

11、8和3分別表示什麼?找生回答。

2、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

①師:根據剛纔我們擺的這個圖,你能解決“小貓比媽媽少幾條魚?”

生彙報:用減法計算11-8=3

②師問:爲什麼還是用減法來計算呢?

引導學生說出:少的部分在哪裏,這部分和我們剛纔算的一樣嗎?

得出:小貓少的部分就是媽媽多的部分,我們只要從11條裏去掉同樣多的8條就可以了,所以用減法計算。

3、小組討論,比較關係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板書,想一想,求媽媽比小貓多幾條與小貓比媽媽少幾條這兩個問題有什麼關係?

學生討論後師小結:媽媽比小貓多幾條,小貓就比媽媽少幾條,實際上求的是同一個部分,因此都可以用減法來計算。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完成課本72頁的做一做。

2、完成課本73頁的做一做

3、完成“作業評比”圖。

4、找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找生說

師小結: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都可以用大數減去小數來計算。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與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在某種意義上是相同的。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並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徵,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維。

教學重點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探索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2、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玉生活的聯繫,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難點

圓柱和圓錐的特徵。

教學方法

分析中歸納解題方法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與內容設計

一、複習導入

二、新授

1、拿出圓柱和圓錐,說說它門的特點。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和圓錐形的嗎?

3、現在我們首先來研究圓柱。

(1)請以小組爲單位,仔細觀察桌上的圓柱,看看它有哪些特點。(提示:從面、棱、頂點和高這幾方面來研究。)

(2)請一位同學代表你們組來說說你們發現了什麼?

(3)老師現在有問題要問大家:圓柱上下兩個圓有什麼關係,怎樣驗證?

(4)我們稱這兩個圓爲圓柱的底面,也就是說圓柱有兩個底面,一個側面。

(5)圓柱的高指什麼?你有辦法測量嗎?說明圓柱有多少條高,長度有說明關係?

(6)誰能完整的說一下圓柱的特徵。

1、教師提問:現在找找請你們帶來的東西中,哪些是圓柱?請把圓柱舉起來。

2、舉出學生帶來的東西中不是圓柱的例子。

3、揭示實物圖,出現圓柱幾何圖形。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細相同的直圓柱,我們叫它圓柱。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

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下面我們來認識另一個立體圖形———圓錐。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八、作業設計

課本20頁練習五4、

欣賞一下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

九、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圓錐,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一個曲面。

教學反思

本課時的內容較簡單,但作爲教師,我們並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有關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這一層面上。研讀教材,我發現教材力求體現讓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感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徵,這與教師單純地教給學生圓柱與圓錐的特徵是有本質不同的。如果教師要教給學生這些知識的話,可能5分鐘的時間就夠了。但同樣的,學生也可能很快就遺忘了。讓我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是,我很清楚自己在這節課中應該體現怎樣的教學理念,應該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新知識的學習,但實際操作時,卻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沒有很好地達成自己課前預設的教學效果。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6

教材地位:

本單元是在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知識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圓柱與圓錐都是基本的幾何形體,也是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圓柱和圓錐擴大了學生認識形體的範圍,增加了形體的知識,有利於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小學生的思維正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本單元立體圖形的學習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直觀學具,讓學生觀察、動手、動腦,豐富其表象,訓練形象思維,而本節的複習課又便於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整理、拓展等實踐活動,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徵,並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對知道的整理提高學生的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能力。在練習、討論、合作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並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整理、交流、合作、探究、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和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圓柱與圓錐的相關特點與特徵,並能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圓柱、圓錐表面積或體積的計算。

難點:通過對知識進行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複習目標

同學們,我們在《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中學習了有關圓柱、圓錐的相關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對這些知識做一個系統的整理並運用它們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學生自主作業

讓同學們自主整理本章知識。

(三):兩兩交流、解疑(兵教兵)

同桌之間交流整理成果、相互解答各自的疑惑。

(四)組內幫教、組間交流、解疑

小組內合作,複習鞏固本單元學習的主要計算公式;組間交流,提出自己學習中的疑惑並相互給予解答。

(五)小組展示,討論、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

各組選派代表,展示、完善整理成果。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徵基本公式

圓柱兩個底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一個底面,

一個側面體積=底面積×高÷3

〔教師點撥:〕

(1)圓柱的側面怎樣剪展開圖是平行四邊形?

(2)圓柱展開圖與圓柱有什麼關係?

(3)說出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遷移運用圓面積推導的轉化思想)

(4)回憶說出圓錐體積公式推導的實驗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整理,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與分析、綜合、概括知識的能力,在小組交流中,培養合作、質疑、辯論的能力。

(六)鞏固應用、互練互測(兵練兵)

1.屏幕呈現:一個圓柱體木料,底面直徑20釐米,高30釐米。

(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已學圓柱、圓錐的知識,提出問題,看誰的更有創意?(2)學生思考後提出問題。

〔預設問題:〕

①木料的側面積是多少?表面積是多少?

②木料的體積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個的圓錐,它的體積是多少?

④……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思考,讓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聯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刷”出表面積有關的知識。

〔教師引導:〕針對這一圓木,生活中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求表面積?

〔預設回答:〕給圓木塗油漆求塗漆面積的時候需要用表面積的知識。

〔教師追問:〕給圓木塗油漆有幾種情況?都發生在什麼條件下?

〔預設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時,只刷側面。

②如果是個木樁,只塗一個側面和一個上面。

③如果是個圓木料,可塗整個表面。

〔設計意圖:〕一個“刷”,刷出了與表面積有關的符合實際的有價值的問題,培養了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積。

〔教師引導:〕有同學說可以把圓木切開,求表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釐米,那同學們說說可以怎樣來切?

〔預設回答:〕

①可以橫切,分兩段切一刀,增加兩個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兩刀,增加4個底面大小的面,以此類推。

②還可以沿直徑縱切,增加兩個長方形的面,長和圓柱的高相等,寬和直徑相等。

〔課件演示:〕橫切和縱切

〔設計意圖:〕橫切、縱切兩種不同的切法探究,加上課件的演示,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削”出圓錐,討論圓柱與對應圓錐的關係。

〔教師引導:〕除了對圓木“塗”“切”以外,有同學說還可以“削”成一個的圓錐。那怎樣“削”纔算是呢?你能用四句話說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預設回答:〕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多2倍,圓錐體積比圓柱體積少三分之二。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底等積:圓柱高是圓錐高的三分之一,圓錐高是圓柱高的3倍。

〔教師引導:〕如果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那你能說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

〔預設回答:〕圓柱和圓錐等高等積:圓柱底是圓錐底的三分之一,圓錐底是圓柱底的3倍。

〔設計意圖:〕將圓柱削成一個圓錐,讓同學們討論分析兩者之間的關係,便於進一步理解兩者的內在聯繫,從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5.“挖”出容積。

〔教師引導:〕我們還可以對圓木如何加工呢?

〔預設回答:〕可以挖成一個木桶,求求它的容積,內外塗清漆,求塗漆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追問:〕容積和體積有何聯繫和區別?

〔設計意圖:〕“挖”出容積,將容積和體積加以何聯繫和區別,木桶的內外都塗上清漆,與前面的塗漆問題加以聯繫和區分,學生的空間觀念得以進一步的發展。

(七)聯繫實際,解決實際問題。

學校要修建一個圓形水池,池內安裝噴泉,水池直徑5米,深1.5米。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設問題:〕

①水池的佔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②挖這個水池要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③如果給水池貼瓷磚,貼瓷磚的面積是多少?

④水池裝滿水,能裝多少立方米?

〔教師提問:〕

⑤如果給水池接一圈水管,並4米安裝一個噴頭,需要按幾個?

⑥池內如果注入1.2米深的水,那將有多少立方米的水?

〔教師追問:〕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哪些方面的知識?

〔設計意圖:〕一個水池問題,讓同學們再一次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問題解決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八)課堂小結:同學們暢所欲言,談收穫和感受。

附: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

基本特徵 基本公式

圓柱兩個底面,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一個側面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 一個底面,

一個側面 體積=底面積×高÷3

圓柱與圓錐整理和複習的評課稿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徵,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並會測量高。

2、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並會測量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學習了一些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出示)這是一個長方形,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當它沿一條邊旋轉一週,會形成什麼圖形?

師:這個三角形沿一條直角邊旋轉一週,會形成什麼圖形?(板書課題)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感知圓柱、圓錐。

師: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圓柱、圓錐形狀的物體,大家看,這個茶葉盒的形狀就是圓柱,這個積木的形狀就是圓錐。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者圓錐?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圓錐物體的畫面,當去掉這些畫面的顏色和圖案,就得到了圓柱、圓錐的立體圖形。

師:圓柱、圓錐有什麼特徵呢?

2、認識圓柱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先來研究圓柱有哪些特徵?請同學們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來研究圓柱的特徵,看哪個小組合作的好,發現的多。

(1)哪個小組先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2)介紹圓柱各部分的名稱,讓學生結合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再來說一說圓柱的特徵。

(3)質疑: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側面是粗細均勻的?

(4)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高。

圓柱的高有多少條?這些高的長度有什麼關係?

(5)在日常生活中,硬幣的高叫什麼?鋼管橫着放高叫什麼?圓柱形水井的高叫什麼?

(6)結合實物,師生一起整理圓柱的特徵。

(7)誰能結合板書,完整的說一說圓柱的特徵。

3、探究圓錐的特徵。

(1)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的特徵,下面請同學們結合圓柱特徵的研究方法,來研究圓錐有哪些特徵?

(2)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發現?

(3)說一說圓錐的特徵。

4、對比。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圓柱、圓錐的特徵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想一想,圓柱、圓錐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拓寬應用。

1、圓柱上下面是兩個( )的圓形,圓錐的底面是一個( )形。

2、圓柱有( )個面是彎曲的,圓錐的側面是一個( )面。

3、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圓柱的( ),一個圓柱有( )條高。

4、從圓錐的( )到( )的距離是圓錐的高,一個圓錐有( )條高。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