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觀潮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

本學期執教《觀潮》一課,這是一篇傳統課文,作爲公開課,執教的次數很多,我自己過去也曾經教過,是循着三條主線:人物線、聲音線、以及潮來線來設計教學教法的,但是這次再教這一課,在新的教學理念的要求下,如何做到老文新教,成了我認真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有一些收穫,也有一些啓示,值得深思和總結。

通過教學,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方面,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以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時效。整堂課中,我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是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我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上,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我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給大家聽,努力讀得精彩些。這樣處理朗讀,學生就會讀的更加主動,更加投入,也更有興趣。再比如:學習新詞,教師領讀,學生跟讀,天經地義。可是教學中,我讓學生領讀,我來跟讀,這種角色的轉換,所得到的效果可能遠遠勝過學生跟讀的被動做法。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還體現在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基礎上。語文課上的訓練不能只面向個別尖子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課堂的主人。這堂課中教師設計了一道填空題: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潮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地,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這道題我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它既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又能讓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填出不同的答案,學習了知識,培養了能力,體現出面向全體的思想。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的讀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請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形象性與直觀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的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各種形式的讀,課堂上書聲朗朗,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一節名副其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課。我覺得這是我執教這一課作爲一個語文老師比較成功的一點。

三、在理解文章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益處。我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爲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體現了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語,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理解了,再試着運用,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我認爲是設計的非常成功的。教學效果也很好。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覺得作爲一個語文老師還要多動腦筋,想辦法,多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爲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創設情境。

四、恰當地使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多媒體教學課件,特別是截取了一段錢塘江大潮的錄象,讓學生生動直觀地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有聲有色,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加深了印象,促進了記憶。我還多次使用了電腦屏幕,出示了學生喜歡的句子指導朗讀,出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進行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製作教學課件的過程中,也逼着自己向教電腦的老師學習了一些製作課件的方法,覺得頗有收穫。

五、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第一課時教學

學生學習一篇新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節課,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第一節課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在第二課時。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是錯過了學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在這節課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安排第一課時,並且直奔主要內容的教學,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對於以上這些成功的經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繼續堅持,並且還要努力創新。

在這一節課中也還存在着不足,留下了一些遺憾:

由於剛接四年級⑷班,學生上課與老師配合還不是那麼密切,發言還不夠大膽積極,老師的熱情也沒有試教時那麼高,教師範讀也不夠到位,因此教學效果比試教時稍差。從這裏使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爲一個優秀的教師,要時時刻刻保持教學的熱情,不僅要用大量的時間來準備課,更要下工夫備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引導,不能讓學生的情緒影響自己。從這一節課中,我還深刻地體會到,一個優秀的教師還必須時刻加強基本功訓練,平時多練習,上課時遇到突然的變化,也不會措手不及。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2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的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並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重視了“讀”。學生自由讀潮來時這一部分,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地方讀,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爲本,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並鼓勵創新,圍繞“哪些景象最吸引你,說說體會,並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議”、“評”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並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3

【教學案例】

在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實現教育現代化已成爲我們基礎教育高奏的主旋律。我們所確立的培養目標,應由知識型向智能型,再向個性和諧發展轉變,強調把學生看成一個個積極主動、獨立自尊的能動的人。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閱讀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我在教學精讀課文《觀潮》一課中體會得最深:在初步談話,理解課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之後。我馬上讓學生觀看錄像,感受大潮雄偉的情景。這過程讓我感到如果把傳統的閱讀教學與現代的計算機教學有機地融合,閱讀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具體過程如下:

師:學得真不錯,你們對錢塘江大潮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陳老師呀,把這大潮從網上給下載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

(教師播放從網上下載下來的錢塘江大潮錄像:隨着由聲音到影像的越來越響,越來越近,潮水越顯得壯觀。並出現了一線潮、回頭潮、碰頭潮等。)

(此時學生看錢塘江潮錄像,不同聲調的“啊!啊!……”的驚歎聲時時發出。)

生:真漂亮啊!

生:真的不一樣啊!

……

從學生不時發出的驚歎聲,我發現了此時藉助的影像資料容易使學生形成較爲直觀的感受,,這對於下個環節的閱讀教學起了個“行軍打仗,糧草先行”的作用,於是進入下一環節──讓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突破重點,指導朗讀。

師:配着錄像,讓我們帶着對錢塘江大潮的無限讚歎之情來背誦這些描寫潮水的精彩語句。

生:(有感情地看錄像背誦。)

在學完課文後,我第三次以大潮影像爲背景,佈置研究體驗性作業:

以電臺記者的身份,以課本爲藍本,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寫一段解說詞,練習觀潮“現場直播”。

此時,通過直觀的影像和對課文文字的理解,學生已經對大潮有了較爲深刻的認識,此時學生顯得“胸有成竹”。每個學生都愛說話,效果不錯。

【課後反思】

本節課下課後,班上的郭豪、洪於翔、黃禮文等同學馬上湊到我的身邊,“陳老師,這節課真是有趣極了!”“從小到大,我們還沒見過這麼壯觀的景色啊!”“陳老師,下節課再看一遍吧。”“課文中的三、四自然段的內容你們都能理解嗎?”“起先對課文內容還有點不理解,有了電腦上的資料,我們一下子就理解了!”這一羣孩子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興奮勁頭,讓我陷入了反思之中:

《國家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像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第三次作爲作業讓學生當“現場主播”,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同時也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創設情境,化靜爲動,化虛爲實,變無聲爲有聲,通過生動、直觀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注意。

總之,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理解透徹。如果像傳統教學中那樣作滔滔不絕的講解,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掌握反而比多媒體教學要低效得多,多媒體教學效果由此可見一斑。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通過創設情境,縮短心理距離,才能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即在圖畫、動畫及音樂等渲染下,生動地再現課文,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引導學生利用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物極必反”。我們在爲語文課設計計算機輔助教學模式的時候,首先要充分考慮語言文字自身的特性,不能簡單地以爲多媒體就是一切。計算機在語文等學科教學中,應是起輔助作用,幫助教師教,幫助學生學。對於在學科教學中運用計算機,應有平常心,不妨把計算機視同於粉筆和黑板,圓珠筆和作業本。它就是工具,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用的工具,不是什麼天外來客,完全沒必要把它神化。如果學生上完《觀潮》只瞭解了錢塘江潮是怎麼回事,那麼這堂課就成了地理課。語文課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應該藉助課文內容,設計各種語言訓練的情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更紮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4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後,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在讀的片段裏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爲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通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

三、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爲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說說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可以說,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學生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讀中展示;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讀中感悟,議中深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學生在通過聽力訓練時明白了按順序、抓特點的寫作方法,這一難點也得到突破。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句子比較、背文方法的指導、成語積累的訓練就稍嫌不足了。我想可能是我教學設計安排的容量是否過多,因時間的問題我在教學時就臨時作了一些調整或縮簡,以後在設計和教學中還需注意到這些因素,畢竟設計時可能總想到要盡善盡美,但實施起來還是會有很多的變數。另外略顯不足的是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於提高。俗話說,玉有瑕疵,人無完人。通過了這次教學,有滿意之處,也有不足的地方,但它們都將是我的收穫,我的所得。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5

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文字優美,用詞大氣,尤其是讀起來氣勢磅礴,蕩氣迴腸。文章寫得如此之美,我們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來感受這錢塘江大潮的壯觀之美呢?在教學中我認爲運用“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聯繫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的教法比較恰當。

教學時,我按照初讀----研讀----熟讀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錢塘江大潮景觀之奇。但我發現學生對課文描寫的景象比較陌生,一是由於對課文詞語的陌生,二是由於對場面的陌生。於是我思考是直接給他們先看錄相後講,還是講完後再看錄相呢?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我決定先講再看錄相。

在講析中,對詞語的理解上我運用了對比法,如“悶雷滾動”對“山崩地裂”,“風平浪靜”對“白浪翻滾”,讓學生說感受,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還運用了畫畫法進行對比,如從“一條白線”到“萬馬奔騰”讓學生在畫筆下感受錢塘江大潮氣勢的不同。在對比中同學們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大膽說出了,畫出了自己心中的錢塘江大潮。最後我再放錄像,學生親眼目睹了真正的錢塘江大潮,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感受,對課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完這節課,我體會到多媒體課件有時是可以以它直觀形象的畫面較快地突破重難點,但有時運用過早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我們運用多媒體課件也應因課施教。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6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在生活經驗上的不足,可以藉助情景模擬,情景再現,讓學生的各個感官得到滿足,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新事物的認識與理解,也能運用自己所獲得的這種經驗感受,去理解作者當時的感受,情感。

在教學《觀潮》一文時,爲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藉助多媒體展現大潮,體味它的壯觀。

常言說,“百聞不如一見”,真實畫面會帶給學生真切的感受,學生的想象畢竟狹窄。語言文字能不能在頭腦中生成畫面,生活經驗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學生來說,特別是農村的孩子,見識少,缺少那種生活的體驗,想象對他們來說就困難了。

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錢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從文字中去感悟顯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學開始,我先播放多媒體讓學生隨我一起觀看大潮,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形成對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後在教學重點段落“潮來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片段,然後再來用心朗讀課文,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讀出來,這樣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章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爲“天下奇觀”。

當然,可上的問題也不少。比如,課文讀得不夠,有些地方學生讀得不好,()沒有氣勢,教師範讀效果不佳。我想當時如果利用多媒體進行範讀,讓學生體會大潮的氣勢效果會好得多。

因此,語文教學要運用多媒體,用直觀的感受去體會作者文字的描述,與作者當時的情感產生共鳴,昇華自己的情感,這樣語文的學習就不難了。我們現在的學校正給我們創造了這樣有利的條件,各科教師們都應抓住機會,恰當運用多媒體,讓我們的課生動起來,活潑起來,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各門科目都想學,樂學。自己去吧教學反思科學教學反思高二語文教學反思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7

《觀潮》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農曆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於景,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爲此,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生爲主體,讓他們自學、自悟、自會。當然這自主的精神並不是讓他們在課上放任自流、毫無目的行動,而是在教師正確的引導啓動下形成的。

一、內容分析中,藉助多媒體啓發

錢塘江大潮學生沒有親身見過,完全有必要先對它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因此我在教學之前,讓學生查找、交流資料加深對錢塘江大潮的瞭解,從而激發出求知全文的衝動。接着老師讓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的錄像,並讓學生說說看後的感受,從而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個鮮明的印象,就使他們自覺地從文章中去尋求答案。

用現代教育手段輔助教學,爲課文提供信息,成爲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利用多媒體課件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子加以理解,並指導朗讀,同時配以圖片和錄象,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又能促進記憶。

二、自讀自悟中,重視思維的啓迪

首先,從整個教學流程來看,實現了將探究學習引入常規教學的初衷。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如讓全體學生用具體生動的表演來體現對“沸騰”這個詞的理解,然後又從這一情境中巧妙地引出另一個詞語“人聲鼎沸”,從概念到形象,又從形象到概念,這樣學詞語學生印象深刻,理解正確,也便於今後運用。特別在引導學習“潮來時”這一段落的教學中,有明確的“主體”和訓練“意識”,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以理解。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這樣爲學生展示一個完整而清晰地有效閱讀過程,突出學習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對學生的學習有較強的示範作用。

課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動性看似不足,但實質上“設問提示”與自主研讀資料尋求解答的教學環節中,集中地體現出了激疑、設疑、知困並解疑解惑的能動探究性。高質量的設問,是研讀解困的動因,但問題意識往往是學生最缺乏的,“設問提示”環節,正是基於刺激學生“知困”的需要而設置的,它有利於刺激學生的問題意識,使閱讀由瀏覽情節的“讀過”,上升到帶着問題研讀相關資料的“讀懂”,再到研讀中注重設疑解困、生髮屬於自己的見解的“讀透”,實現閱讀鑑賞能力的提升。

三、朗讀教學中,側重情感的啓動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在第2、3兩個自然段教學中,教師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上立時呈現出錢塘江大潮壯美的氛圍。這裏面,教師側重對學生情感的啓動。

啓發學生在理解精彩語句的過程中,不斷突出錢塘江大潮氣勢磅礴的美。這是在朗讀教學中情感啓動前的理解。接着便開始朗讀教學,先讓學生體會老師所範讀的語句,這是學生情感啓動前的醞釀。隨後讓學生去體會某生所朗讀的語句的情感,因爲情感的啓動不是一激而就的,有個情感變化、逐漸深入形成的過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的基礎上,放手讓他們有感情地小聲試讀。朗讀的啓動過程,也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層一層並非機械地進行,穿插着老師的講解、範讀,學生的有情感地跟讀。老師把情感這根弦繃得緊緊的,不讓他走樣,無論是肯定表揚或批評指正,都是爲了對情感的理解與啓動。但唯一遺憾的是在教學中體現得不夠透徹。

由這個課例生髮了一個進行課外閱讀擴展的總體設想,即設計層級化分明的自主探究閱讀課案。指導學生自己設疑,分組查詢資料,尋求答案,製作成簡單的網頁,課堂上進行交流借鑑,在互相啓發中改進方案,完善思路,深化認識,最後由教師彙總整理所有有價值的問題、資源、精彩文章或解答,突出師生間交流的互動性和學生課外閱讀的自主探究性。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8

《觀潮》是孩子們進入四年級學習的第一篇課文,也是我任教小學語文所教的第一篇課文,原本兩個課時的課文,我花費了三個小時講完,從課文內容到寫作手法,都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還是意猶未盡。孩子們學習了《觀潮》我也通過第一課學會了很多。

首先,教學上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安排教學內容。我們學校的學生多數都是務工子弟的孩子,他們的家長沒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爲他們的學習創造很好的條件,語文學習明顯落後於關內的學校。所以在教這些學生語文的時候,重點要放在基礎知識理解上面,包括:1.字詞的讀音、書寫、字義;2.課文朗讀通順到流利即可,若是能夠達到有感情的朗讀更好。只有在做好這兩項的基礎上再進行課文內容的深度挖掘和拓展訓練才能夠收到應有效果。

再次,要根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學習本課生字詞;2.感受大潮的奇特與壯觀;3.領悟作者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有順序、抓重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只有目標一是需要着重提出來學習的,目標二和三都是在課文學習中領悟到的。一篇課文的重點要突出,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我正是犯了什麼都抓的錯誤才導致這篇課文的講解如此長,效果卻不怎麼好。

然後,在教學中要注意使用合適的教學語言。我是一個善於找茬,但是一般不誇獎人的人,但是現在我的職業告訴我,我要多多的去表揚身邊的人,尤其是我的學生。課上我對學生激勵性的語言還是少些,他們畢竟是孩子,大人都喜歡好聽的話,何況是孩子,他們更加需要鼓勵。

最後,在教學中要注意細節。在教學中,老師的一言一行,一字一詞都會被學生放大,所以無論在哪方面都要注意細節,尤其是書寫上面,這節課就有被學生指出錯誤之處,但是自己意識不到,因爲平常自己字跡潦草慣了,認爲那樣寫就是正確的,沒有考慮到在學生的眼裏,他們學寫字也才幾年,需要極爲正確和規範的書寫示範。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9

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如手:

首先,語言奠基,想象基奠。

在教學前,我在黑板上抄寫了大量名人寫得有關錢塘潮的名詩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杜甫的“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李白的《橫江詞》、孟浩然的《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等。

在孩子們各種方式的讀後,我說:“你們一定知道這些詩句是描寫什麼的。”他們點了頭,我讓他們說出來。隨機板出——錢塘江潮。生活在海邊,對潮漲潮落不陌生。

其次,以讀貫穿,想象感悟。

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後,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

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寫特別感興趣,因爲它那麼直觀,那麼生動。讓他們讀後,就讓他們想象:“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但是能結合詞句那麼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在大量的讀、說,體味、想象後,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說:“站在觀潮臺,面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麼?”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後(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遺憾:

一堂課下來,感覺自己對課堂的幾個地方把握不好。

一、字詞的理解、學習太過粗略。雖然是四年級,是向高年段過度的時期。但對於字詞的理解掌握不夠重視。對個別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可能失去了積累的機會。

二、對學生的理解,還有些越俎代庖的嫌疑。情感線還是按老師的設想去落實,是否又有情感灌輸之嫌呢?我在課堂上並不夠大氣,有時候拘泥於小空間。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調控,教師的教學機智待加強!

三、讀的方面,在生生互動、點評做的不夠好。

希望在以後的課堂改進!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0

開學之後,班主任的事特別多。四年級的孩子對我們這所學校來說還是“新生”。發書,衛生大掃除,選舉班幹部……不知道多少班級工作要在這幾天開展起來。而學校沒有安排“開學第一課”的時間。因此,不少的事情只能在我的語文課上去完成。

今天終於帶着孩子們學完了《觀潮》。學完後居然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學習這篇課文的經歷還堪稱“曲折”。

記得第一節語文課,孩子們初讀課文結束,正打算檢查孩子們的字詞掌握情況。結果廣播通知我班的清潔區打掃得不夠徹底,還需要清掃。於是,部分孩子被抽調到操場上進行衛生打掃。於是,那一節課最後演變成了自習課。

第二堂課還比較順利,完成了教學計劃。在檢查字詞的時候,我發現了班上的兩個特別學生,拼音不會讀,開口即錯。在後來上課的過程中,我重點關注這兩個孩子。我發現這兩個孩子根本不會聽講,他們一副茫然無措的樣子。儘管我時時走到他們身邊,時時提醒他們注意聽講,但是他們如故。我估計他們的問題在於他們對語文課沒有任何的興趣,而且自控能力特別差。這樣的孩子該如何引導呢?的確是個大問題!

在上課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還有了一些新發現。

第一,四年級的孩子在課堂上比較隨意。回答問題的時候根本不思考,一部分孩子是人云亦云,另一部分孩子是隨口打哇哇,想到什麼說什麼。

第二,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的時候姿勢不正確,彎腰屈背,眼睛離書本非常近。特別難受的是,老師剛剛把他們的背扶直,等我轉過身,他們又恢復原樣了。上課過程中讓孩子們自由朗讀的時候,孩子們一般都不會放聲朗讀,而且,不少的孩子盯着書不張口。更讓人覺得鬱悶的是部分部分孩子在老師讓他們讀課文中的`某個段落或者某個句子的時候,他們根本不知道讀什麼內容。那就更談不上默讀了,默讀的時候我估計孩子們一個個都會呆若木雞,根本不會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圈點。

第三,孩子們的字跡特別潦草。昨天晚自習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完成作業,寫下課題後我走到每個孩子身邊去檢查。那整體狀況真的不敢恭維。孩子們沒有注意筆順規則,寫的字歪歪扭扭的,連基本的橫平豎直的規則也沒有遵守。因此,我取消了完成作業的計劃,成了一節寫字指導課。不少孩子們在我的指導下字變得工整了,但是書寫的速度特別慢,而且少數的孩子大概沉痾太久,我的指導無濟於事。

教給孩子們學習方法,這應該是最近教學的第一要事。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可愛活潑的樣子,我信心滿滿。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1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爲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爲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並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採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爲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涌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並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着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2

今天是新學期正式上課第一天,我上午本來沒有課。可是,因爲付佳老師生病請假,我就去代四、一班的語文課。

第一天上課,又是我這個“新面孔”,所以一班的學生精神抖擻,注意力特別集中,紀律出奇得好。

先導入新課,理解“觀潮”中“觀”的意思和“潮”形成。接着讓學生初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能形容錢塘江大潮的中心詞——天下奇觀。

然後,我讓學生談一談:“觀潮”和“天下奇觀”中“觀”的意思有什麼不同?你通過比較發現了什麼?

學生馬上發現,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詞中的意思是不同的。從而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

之後,我通過範讀、自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在指名讀時,我發現“大堤、籠罩、屹立、人聲鼎沸、橫貫江面、踮、風號浪吼”等詞語對於學困生來說是難點,於是,我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指導學生認讀。

最後,我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後思考:通過默讀,你從文中瞭解到了什麼?學生馬上從文中找到“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鹽官鎮是觀潮最好的地方”“觀潮的人很多”“錢塘江大潮非常壯觀”等主要信息。接着,我指導學生把這些主要信息連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把書讀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馬上明白,把課文的關鍵信息加以整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這節課上得很順利。但是也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除了以上內容,我原來還預設了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和書寫生字的環節,但是課堂上卻沒有完成。

我反思整個課堂,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一、我對學生不熟悉,所以在提問時浪費了時間。二、讀書的次數控制得不好,比如自讀,可以讀一遍。三、學生沒有預習。

可是,我覺得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因爲我沒有充分了解學情。可是,這又似乎不是理由。因爲我在想,如果上市級以上的公開課,不是一樣沒有時間瞭解學情嗎?所以,還是自己的課堂調控出了問題。

明天在二班上課,我要把今天出現的問題解決到最理想的狀態。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3

《觀潮》是一篇寫景以下幾方面的教學。

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我們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

一、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涌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爲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 。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涌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爲:

1、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2、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描寫“潮來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創設情景體會“天下奇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據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重點講述課文最扣人心絃的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受到感染和薰陶,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和訓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進行精彩部分的鞏固。通過學生試讀、教師導讀,師生評價讀、多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4

《觀潮》這篇課文是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教學中,爲了讓學生與文本融爲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我在教學設計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幾點:

1、藉助多媒體展現大潮,體味它的壯觀。

對於我們大多數孩子來說,錢塘江大潮是陌生的。光從文字中去感悟顯得有些空洞,因此,在教學伊始,我先讓學生隨我一起觀看大潮,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形成對大潮的第一印象。之後在教學重點段落“潮來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錄像片段,然後再來用心朗讀課文,把自己觀察到的情景讀出來,這樣很快能抓住文中重點詞語理解句子,領悟文章美的蘊意。使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學生也真正感悟到大潮不愧爲“天下奇觀”。

2、延伸到課堂外,激起繼續學習的求知慾望。

閱讀課外書籍,積累課外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知識能力的必要途徑。但對學生提出強硬的要求他們盲目地去讀背,我想這樣做是事倍功半的。教完本課後問學生: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嗎?讓學生圍繞課堂學習提出質疑,並要求學生可後去查找資料,進一步瞭解錢塘江大潮,較好地照應課前設計,鼓勵他們進一步爲親朋好友當好“小導遊”作準備,給學生自信舞臺,讓學生把課堂上的學習熱情真正落實到生活中去。

總之,我教學過程中,力求讓學生在感受、理解、運用中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陶冶欣賞美的情操。

觀潮教學反思範文15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使人讀來如聞其聲,如見其景。針對《觀潮》教學,我進行了如下思考:

1、要給學生足夠的感悟體驗的時間:

學生根據三、四自然段中的詞來背誦,會背誦的只有少數學生。我反覆思索,如果讓學生朗讀體驗時間更長一些,多一些背誦方法的引導,讓學生背誦時間再能長一些,學生背誦這些描寫精彩的句子就更容易一些,課堂效果會更好一些。比如說,先啓發學生想一想:遠處的聲音、景象是怎樣的?近些時又是怎樣的?再近些又是怎樣的?細讀思考後,根據教師的啓發去聯想,在頭腦中展現大潮到來時的畫面,最後再根據打出的幻燈片作爲依託,背誦課文可能就省時省力了。

2、要靈活機智的駕馭課堂:

我在引導學生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時,我範讀課文,配上音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這一天下奇觀的景象。讀時,我卻將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讀成了浩浩蕩蕩地向我們飛奔而來明顯的錯誤!怎麼辦?我讀完後說:老師在讀浪潮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時,故意讀成了向我們飛奔而來,你們是否感受到了浪潮的氣勢磅礴?是否感受到了錢塘江潮的雄偉壯觀?你的眼前浮現出的情景又怎樣呢?學生竟在談感受時說:我感受得更真切,好像錢塘江大潮就在飛奔而來。如此一來,因爲我的過失得到及時地補救,竟然變被動爲主動,倒真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這說明,教學需要反思,需要積累失敗的經驗。但教師必須胸中有書、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去隨機誘導、現場處理、及時調適,並在學生的課堂交流中去靈活點撥,有機滲透。

3、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我在四⑷班上了第一節,感覺到課堂的沉悶,學生感悟的膚淺。我思考: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第二課時重點突破,感悟錢塘江潮的壯觀。但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如此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易激發了,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能真切地感悟這一壯觀景象,如何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有所獲。看來,我們要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優化課堂的教學結構。

於是,我便將文章的三、四段作爲教學的重點,並且安排在第一課時教學,以期先聲奪人,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在四⑶班便這樣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並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第二課時:先用一小部分時間來讀懂理解潮來前和潮來後幾節課文,然後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積累和運用課文的語言文字等訓練上。

事實證實,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最大收穫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

4、超越教學設計,體現以生爲本:

我在現場直播給畫面配解說詞這一環節時,先讓個別學生上臺當小主持人講解,練習給畫面配解說詞,當時由於離下課的時間還有五分鐘,我便臨時調整課堂思路:讓同桌互相講解畫面,配解說詞當小主持人。如此一來卻出現課堂的精彩鏡頭。學生既大面積地參與了語言實踐,又活躍了課堂氣氛,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讓同學們再次感受了錢塘江潮的天下奇觀。

爲什麼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語言實踐呢?其實,重視全體學生的不同發展,這纔是閱讀教學中真正意義上的以生爲本。

我們只要善於反思,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學習的規律,就能讓學生確確實實的學有所獲,我們就能撥開迷霧,超越自我,我們的課堂也就能走向成功。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