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世界名人故事:畢加索背後的故事

世界名人故事:畢加索背後的故事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把畢加索比作一架不知疲倦的馬車,那麼女人則是這架馬車上的輪子,是輪子讓他能夠盡情狂奔,又總是趕在潮流的前面。如果沒有這個輪子,他恐怕只能痛苦地、無可奈何地嘆息和焦慮。

世界名人故事:畢加索背後的故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着全歐洲,當戰爭威脅着人類生存時,各種時髦的遠離現實的藝術都失去了生命力。

1915年12月,畢加索在詩人兼電影導演科克多的推薦下,參加了佳吉列夫芭蕾舞劇團,爲他們設計佈景、服裝和道具。畢加索隨着這個團在羅馬、那不勒斯、佛羅倫薩等城市巡迴演出,觀摩那裏的藝術大師的傑作,使他很自然地轉向現實主義。在演出期間,畢加索認識了該團的女舞蹈演員奧莉嘉·克柯洛娃,一位長得漂亮,渾身透出一股貴族味和古典美的俄國姑娘,奧莉嘉那種俄國的正統風格和異國的神祕格調使畢加索着迷,也與他當時追求古典主義藝術是一致的。1918年的12月,他們結爲合法夫妻,這給畢加索的生活增添了歡樂和浪漫主義色彩。這個時期,他以奧莉嘉爲模特兒創作了大批充滿生命力的富有詩意的新古典主義作品《陽臺》、《女學生》、《坐在安樂椅上的奧莉嘉》、《坐着的女人》等。在這些作品中,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和立體主義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了畢加索這個時期的突出特色。他創作的《母與子》是奧莉嘉爲他生下保羅之後的傑作。畫面中的母親持重、豐滿、朝氣蓬勃,富有女性美的魅力,蘊含着青春活力和創造精神,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畫中的孩子活潑可愛,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希望和力量的源泉。整幅畫面給人一種安謐、平和、充滿愛戀的感覺。

1918年戰爭終於結束了,然而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創傷卻難以撫平。人們消沉悲觀,對一切都喪失信心,連信仰都發生危機。此時的頹廢派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風靡歐美,產生出各種各樣的流派:荒誕派、意識流、無意識、存在主義等等。他們否定理性、否定傳統、否定生活,甚至否定一切人,而畢加索卻正好相反,他並沒因戰爭對世界和人類美好生活的摧殘而消極悲觀,而是更加執着地在生活中尋求希望和力量。

不幸的是他與奧莉嘉的感情出現裂痕,奧莉嘉貴族小姐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使她越來越看不慣畢加索的生活態度和藝術趣味。她更不理解畢加索越來越旺盛的創作熱情和無止境的藝術追求。奧莉嘉感到畢加索的.世界裏沒有她,這使她非常懊惱。她開始大吵大鬧,要求畢加索只關注她一個人。

奧莉嘉的盛怒使畢加索一籌莫展,在這時所畫的《三個舞女》最能表達他的那種毀滅感。畫面上三個被肢解的女人充滿夢魘般的痛苦,歇斯底里地張牙舞爪。

痛苦的畢加索整天像遊魂一樣到處亂逛,甚至在寒冷的夜晚也不停地在街上散步。1927年1月8日的下午,寒風刺骨,畢加索又像往常那樣在拉斐特藝術館附近散步。他頭腦裏一片空白,如不是從地鐵車站走出一位金髮女郎,他可能要一直這樣混過整個下午。

這位長着一隻古典希臘式的鼻子,一雙藍灰色眼睛的女郎就是瑪麗·泰雷絲。她的形象似乎早就印在了畢加索的心中。他膽大妄爲地走過去,一把抓住泰雷絲的胳膊說:“我是畢加索,你和我在一起將幹一些了不起的大事!”

泰雷絲當時只有17歲,還是個學生,她哪裏知道什麼畢加索。當她把這個陌生人的唐突和無禮告訴母親時,她的母親卻大感榮幸。就這樣,泰雷絲便開始與畢加索約會了。在泰雷絲18歲生日那天,她成了他永遠不變心的情人。她馴順,願意接受畢加索一切意志,她只爲他個人所有。由於有了這個輪子,畢加索駕着自己的藝術之車跑得更快更歡了。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