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教育的隨筆集錦15篇

教育的隨筆集錦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的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的隨筆集錦15篇

教育的隨筆1

《愛的教育》是一個叫安利柯的小學生的日記,但他寫出了人間最樸實,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讓我對愛有了更深的理解。書中有安利柯的許多同學,有助人爲樂的卡隆,有學習優秀的代洛西,無賴的弗蘭諦,可憐的貝諦……其中,我歸喜歡的是助人爲樂、保護弱者的卡隆,因爲卡隆樂於助人,不求回報,我們要學習卡隆不求回報,樂於助人,保護弱者的精神。生活中,有許多人十分可憐無助,像有困難的同學,爲了孩子乞討的母親,他們是多麼地痛苦,我以後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就給人一句安慰,一塊錢,別人也會萬分感激你。我不由地想起文聖孔子的一句名言:愛人者人人愛之,敬人者人人敬之。這句話是多麼地有道理啊!我還喜歡卡隆的行爲,我對他十分敬佩。書中有一段關於卡隆的故事:弗蘭諦欺侮克洛西,笑話他的母親駝背,克洛西忍無可忍,飛起墨水瓶砸向弗蘭諦,沒想到打中了老師。老師生氣地問誰幹的,卡隆竟然站起來爲克洛西頂錯。多麼高尚的行爲!一般我們犯錯,都是不肯承認。而他捨己爲人,爲克洛西頂錯,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所以我喜歡卡隆。

從這本《愛的教育》中,我悟到了真愛,讓我感受到人們是多麼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相互幫助!多奉獻一點愛吧!讓更多無助的人感受到愛的溫暖!我要抱有一顆愛心,對痛苦無助的人多一點關心,對他人多一點誠心。這是我讀《愛的教育》最大的體會。

從前,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我沒有好好的閱讀它,總是隨便翻幾頁就過去了,現在放暑假了,我正好趁這機會好好地讀一次了。

《愛的教育》這本書它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小故事組成的,故事中所展現許多美德,給我們樹立起樸素而又正確的是非標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裏面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故事,它說的是:小主人翁——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時候,遇見了一個非常瘦弱、臉色蒼白、還抱着一個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討錢。他什麼也沒給這個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擺擺手走開了,其實安利柯身上裝着許多錢的,他只是不想把錢給那個女乞丐。

其實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爲,是安利柯媽媽說的話。她是這樣說的:“你不該這樣。一個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時,我們不該視而不見、假裝不知啊,尤其是爲了吃奶的小孩兒而乞求的母親,那懷中的小孩說不定正餓着,如果真是這樣,那位母親該是怎樣的難過呀!假如你母親——我,不得已要對你說‘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給你食物了’,你想,那時的我,心裏會是怎樣的難過的呢?”

看了他母親說的話,我想起了以前,曾經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幫助的那些窮人,家裏也說不定一樣有正餓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幫助,如果當時我可以給他們一些錢,或者就一個硬幣,他們一定會感激萬分,可是我當時爲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因爲我當時認爲他們這一些又髒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們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我的臉不由的紅了……

教育的隨筆2

晚年梁實秋在給女兒文薔的一封信中說:“孩子長大了,如果一切事都肯坦白地和父母商談。實在是最好的事。倒不一定是父母的指導就好,是孩子與父母建立互信的關係,這實在是真正的健全的倫理……”另外一封信中說:“×××哭訴兒子不孝順。頭腦落伍。‘孝順’二字早該棄置不用了。如果孩子態度不好,那是做父母的教養之道有毛病,除了自責,別無話說。周作人說過一句話,‘五倫其實只有朋友一倫而已’。我深以爲然。”

這段話道出了梁實秋的教子之道,即,把孩子當作一個正常的人,當作朋友來對待。此雖非什麼驚天哲理,但能以之爲原則堅持下來,也不是易事。尤其是梁實秋生活的年代,尚在傳統向現代過渡階段,不將孩子看作私有財產已是先知先覺,走在了前面。

梁實秋本有三女一子,其中二女早天,剩下大女兒文茜、兒子文騏、小女兒文薔。在兒女們的記憶裏,梁實秋是一個慈父,而不是嚴父。他喜歡講故事,兒女們很愛聽,每天晚上都要湊到他的臥室裏來纏着他講故事。他常常即興發揮,妙趣橫生,把孩子們逗得哈哈大笑。說到傷悲處,孩子們也會潸然淚下。一次,他講一個孩子走丟了,找不到媽媽了。文薔哭起來。梁實秋的妻子就責罵他總把孩子逗哭,於是梁實秋接着講,後來有人在那孩子的額頭上貼了一張郵票,把他寄回了家,文薔才破涕爲笑。聽故事過程中,孩子們有時困極了,蜷縮在他的身邊睡過去。粱實秋輕輕地把他們抱回牀,給他們蓋好被子,舔犢之情殷殷至深。

梁實秋夫婦不對孩子聲色俱厲,他們採取以身作則,無爲而治的辦法。文薔初中時留級,自己感覺很慚愧,但梁實秋只是嘆了口氣,並沒責備她。文薔回憶,當時只感到僥倖,日後才悟出父母對自己的慈愛、體貼和諒解。

1949年後,文茜和文騏因爲要繼續上學,留在了北京,小女兒文薔則跟父母來到了臺灣。對身邊惟一的女兒,在性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乏的。其實這也是該時代的總體特徵。文薔小時問的有關性的問題,都沒得到回答。後來漸漸悟出這是不能提的事。因此,到了十二三歲仍糊里糊塗,不懂人事。等到她上了大學,有一天回家,看到客廳茶几上放着一本有關生理衛生的雜誌。她很奇怪,因爲這種雜誌是從來不進家門的,哪兒來的呢?她好奇地拿起來翻閱。一看,恍然大悟,裏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基本知識。文薔看完後也不作聲。過了幾天,家中又出現一本,是第二期。這時她才明白,這是父母有計劃的預謀,要給她一些必要的知識。這種神祕的雜誌出現了幾次之後,叉神祕地在家中消失。於是她的性教育也就圓滿結束了。文薔說,這種教法雖然不夠理想,但是媽媽爸爸居然想到了,盡力而爲了,已是不易。

不過,作爲慈父的梁實秋也有極少的暴力的時候。在文薔記憶中,有一年冬天大清早,她不肯穿褲子就要到院子裏去玩兒,誰勸也不聽。父親火起,把她抓起來,猛扔到一大堆棉被上;然後再抓起來,再扔,把她扔得頭昏眼花。棉被很軟,摔上去一點也不疼,但是父親的盛怒和暴力卻讓文薔難忘。她說自此以後。她就學會了穿了褲子才能出門。這聽起來有點好笑。我們當然不提倡父母對孩子使用暴力,但若辨證地看,似乎也有其事半功倍的一面。

大女兒文茜也有類似的經歷。上世紀三十年代,有一天梁實秋正在午睡,文茜一個人在樓下客廳裏描紅模子練字。她低頭看到墨極黑,擡頭看牆很白,幼稚的她就想,如果在白白的牆上塗一個黑黑的十字,一定很好看。於是,她端起小凳子,站上去畫了個十字,黑白分明,十分耀眼。正在獨自欣賞的時候,梁實秋午睡後從樓上走下來,看到塗黑的牆,勃然大怒,打了女兒几杖,並令她罰跪不起。文茜嚇哭了,哭了半天也沒人理她,直到跪地沉沉睡去。後來,還是外婆替她把黑十字颳去,此事才作罷。文茜說,自己一輩子始終不敢在牆上題××到此一遊的墨跡,“看到別人亂塗,也會下意識地想到父親的竹手杖。此之謂家教。”她對父親的責打沒有怨言,甚或還有感激。

無論採取什麼方法,只要因人施教,把孩子引上正途,這種家教就應該是成功的。

教育的隨筆3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人人都需要愛心,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孩子們更需要愛心。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 作爲幼兒教師教育好孩子是我們最終的目標,要想實現之歌目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的奉獻出我們的愛心。

10月份我們品質提升工作重點也是愛心,故事的 蒐集以及教師的愛心的提升,維拉讓工作的成效顯著,在班級裏給小朋友講述關於愛心的古詩讓他們明白什麼是愛心,什麼是孝順。進過幾天的講述我發現效果還是非常的好的。我帶着孩子們到戶外散步,孩子們看見小朋友摔倒,我們班的孩子趕緊去吧他扶起來,還拍拍他身上的灰塵像模像樣的說:”沒事別怕疼!”看到孩子們這麼有愛心的樣子,我感覺到很欣慰。 我想,也許是我不經意在工作中傳遞給孩子們的愛,在日常工作中愛心體現的無處不在。幫助孩子繫好鞋帶、蓋好被子是愛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勵孩子也是愛心、 愛心是重要的,有愛心我們就會在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把這種博大而寬厚的愛心不斷的轉換成工作的耐心、責任心。

請不要吝惜我們的愛心,讓我們在幼教的崗位上全方位的奉獻我們的愛心,讓孩子再愛的海洋裏不斷的茁壯成長!

教育的隨筆4

我今天早晨起牀後異常興奮,毫無睏意。因爲今天就要和新一屆的孩子見面了。據同事介紹說初三4班在初一、初二的時候非常穩定,班風正、學風濃。由於特殊情況原來的班主任離開了這個集體,我想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種打擊,對於我來說更增加了壓力,責任重大呀。但我相信自己能夠很快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讓4班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相信所有的孩子能夠和我戮力同心共創輝煌。

首先感謝周俊瑤、楊威、朱露露三位女同學,上午八點多到校後打掃教室,一直忙碌到十一點多,而滿臉塵土、渾身是汗的三個孩子毫無怨言,認認真真、一絲不苟的勞動,打掃完畢後,走進教室讓人感覺煥然一新,對於孩子的付出我會銘記肺腑的。謝謝你們!

下午,同學們陸陸續續的來了,整個下午,我始終和在大家一起,給我的感覺這個班的孩子太好了,訓練有素。雖然有遲到的,但有的孩子在遲到後不好意思的說老師我遲到了,我想這樣的孩子真令人稱讚,雖然遲到,但對老師的態度特別誠懇,所以我經常對自己的學生說:我最欣賞尊重人的人!尊重才能營造和諧,在和諧的環境中生活與學習纔會有滋有味、有聲有色。

對於一個普通的班級來說,有喜必有憂,有令人值得驕傲的地方,必然也有令人憂慮的地方,因此,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時,我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對於這些,我有心理準備,也有應對策略,因爲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更何況是把優生提走的情況下。

其實,一個問題就是一個課題,當把問題當成課題來研究,會發現工作並不是那麼枯燥乏味,麻煩事兒也能讓生活多姿多彩,更何況還有這麼多活潑可愛的孩子支持我、幫助我。

曾經的輝煌已成過去,新的挑戰已在眼前。既然緣分讓我和4班的孩子們今天相識,我相信明天就會相知。

一路高歌,一路凱歌!輝煌永遠我們--初三4班!

教育的隨筆5

現在,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給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音樂興趣班、培訓班,而大多數家長心裏並不確定爲什麼要讓自己的孩子學習這些,甚至有些人認爲“別人家孩子學,我們家孩子也要學”。音樂培訓機構本沒有錯,讓人覺得困窘的是家長或者一些老師,並沒有從孩子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沒有把其和其他基礎學科一樣重要對待,而是把音樂教育作爲了一種可有可無的純興趣培養和打發孩子空閒時間的工具。

我們所知道的,語言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支配技能,孩子從胎兒期的時候就被一個豐富的語言世界包圍,他們早早地對未來所需要的詞彙進行一次次、一遍遍的積累、內化。等到身體本能逐漸發育,尤其是口腔發育的日益成熟,孩子自然地會說出第一個字、第一句話,從此跨出了人生重要一步。

其實,音樂啓蒙和語言一樣尤爲重要。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音樂是一種世界語言”,可見音樂與語言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通過音樂,孩子不斷第認識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就像在樂隊合奏中一樣,傾聽彼此、享受音樂、分享和合作,這纔是有意義的音樂人生,這纔是接觸和學習音樂的初衷。通過音樂,孩子們彼此溝通配合、學會理解,並且在音樂中,可以發揮任何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反過來講,作爲老師,應該站在什麼樣的角度引導孩子?首先,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並非要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成音樂家或者區分和鑑別出孩子是否有音樂天分,而是要引導孩子把音樂真正變成自己的語言,爲他們未來生活增光溢彩。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放下我們所有的期待與渴望,靜靜地等待孩子,因爲音樂的掌握和語言發展一樣,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獲得和沉澱的過程。假以時日,花開漫芬芳。

教育的隨筆6

早打算好週末享受一下春日的陽光,不過當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心情卻因爲看到很多的幼兒園的“孩子”揹着“行囊”在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的陪同下,特別忙碌的趕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特長班而大打折扣,唯一的感覺就是:“特長班”怎麼如此盛行?

和許多家長探討過這個問題,總結下來大概有1/3的人覺得週末孩子沒地去,在家呆着還不如到特長班學點東西,2/3的人認爲應該讓孩子學一技之長,以便能在以後的社會中有更好的生活,還有一小部分人覺得別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長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話,有點對不住孩子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真的會出現家長們所預期的結果嗎?

首先探討一下幼兒期最關鍵的是要培養什麼?我們知道一個人能否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聰明,而是取決於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於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徵,它主要由心理髮展過程中的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徵的興趣、動機、氣質、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組成,最通俗的即堅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潑、合作性等等品質的發展。培養非智力因素在幼兒期最好的途徑就是養成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現在我們都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幼兒更不能例外,素質教育是什麼呢?目前還沒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較認同的是:當你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質。很顯然在幼兒期要培養的不是單純的認多少字,背多少詩,會算多少題,如果想讓孩子有美好的未來就應該從長處着眼,着重發展幼兒的非智力因素。

班裏因爲開展“瑞吉歐幼兒教育中國化研究”的課題,所以有幸聽到這樣的活動案例:XX市某幼兒園的孩子們在一段時間對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爲了讓孩子親身體驗碗的製作過程,家長和教師帶孩子去陶吧去製作碗,很多孩子對以前的碗是什麼樣的產生疑問,家長和教師便一起帶幼兒到博物館參觀,上千年的碗的歷史那麼生動地直觀地呈現在孩子面前,孩子們驚呆了,興奮極了,他們相互交流着,討論着,相互感染着,這種發自內心的情感感動了所有的人……講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我們給予孩子知識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出發。

每個孩子都是學習的天才,求知慾是與生俱來的,不過爲什麼在孩子後來的發展中出現了差異呢?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發展問題上所持的不同的價值觀、教育觀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環境從而作用於兒童,出現了個體差異。曾經讀過這樣一則報道: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有不少高學歷家長在孩子入托時並不希望幼兒園教給孩子單純的技能知識,他們更希望孩子在一種友好、合作、安全的環境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樂觀的活潑的性格等等,他們更強調孩子的意願,他們的家庭屬於民主型家庭,就像剛纔的案例一樣他們會在孩子需要的情況下,爲孩子提供學習的環境,支持孩子的行爲,當然這些地區的社會環境相對要好許多,作爲同在一片藍天下的我們的孩子可能現在還參觀不到東營的博物館,還找不到陶吧,但他們應該擁有一樣的快樂童年。

班裏的琪琪有天對我說:“星期六我要學英語,還要學畫畫呢?”我問她:“寶貝,你累嗎?”“嗯,當然了,可我媽媽讓我去學,我很聽話!”真想不到,週末孩子比我們還忙,好像有的孩子還要上三個特長班,他們纔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們擔憂的是有多少特長班懂得幼兒教育,略懂得幼兒教育的又有誰會着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興趣是要培養的,但我們那些可愛的孩子們剛剛萌芽的興趣,不知道是會被扶持起來,還是會被拔苗助長。都說特長班辦得好不好,要看家長的反應,而家長觀察到的也便是孩子們最直觀的表達:比如幾張畫,幾個動作,甚至幾個單詞,因此特長班也就特別重視這些最表面的可呈現東西,但那些不能呈現,也就是最關鍵的各種能力:比如觀察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呢?這些能力都是隱性的,而且要經過若干年後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在這個功利性如此強的經濟社會裏,誰會來做,誰能來做?!不少家長覺得自己孩子特別有舞蹈的天賦,肢體語言很豐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歲、5歲,甚至更小;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成爲鋼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讓孩子多接觸一點音樂,可是總會學着學着就變質了,鋼琴是外國的樂器,外國人聽都沒聽的考級成爲許多家長趨之若騖的目標,實際上舞蹈也罷音樂也好他們到底都是用來幹什麼的?誰都知道,它們是人類表達和釋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爲,是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如果沒有快樂可言,它們還會有延續下去的生命力嗎?

幼兒園的孩子太小了,他們最愛的是玩,最需要的還是玩,別老讓孩子待一個地方,他們會感覺統合失調的,會不知道怎樣和別人交往的,難道我們小時候玩的高興時被父母叫回家時會高興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學習時一位學前教育專家的話:可憐可憐幼兒園的孩子吧,讓他們多玩會兒,等到了小學,他們哪裏還能如此徹底的玩?!所以當媽媽準備換好行裝去逛街的時候,當爸爸說出無數個理由要加班的時候,請別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鬆的

玩的地方,那樣對他們是有些不公平的。當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你會找回久逝的童心;你會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螞蟻的房子是什麼樣的?樹上爲什麼會有眼睛?小鳥地窩是什麼樣的?等等,從你的行爲中孩子會學會怎樣查詢資料,怎樣解決遇到的問題,怎樣和別人合作研究,怎樣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怎樣遇到困難不放棄……別說這是孩子的事情,其實這纔是最偉大的事情!

你能夠帶孩子在一個週末去春遊,但下一個週末呢?下一個季節呢?別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他們是在“玩”中長大的,當然這種“玩”會在你的“犧牲”的陪伴下收穫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隨筆7

“讓媽媽帶我去幫你買小金魚!”

――熱心的蔡芮哲

課間活動時,我與孩子交流時講述過要爲班級買些小金魚的設想。不想放學時,調皮好動的蔡芮哲見媽媽來接他,一個勁飛奔過去,推着媽媽嚷道:“媽媽,胡老師說要買些小金魚,你認識賣金魚的阿姨的,你帶我去幫胡老師買吧?”看着他的熱情勁,於是我們就此事進行了交流,並將此光榮的任務交給了蔡芮哲,他顯得特別的高興。

第二天一早,蔡芮哲小心地提着一塑料袋的漂亮小金魚走近了教室,緊接着又興奮地講述開了。“我和媽媽昨天放學就去買的!”“一共有十二條小金魚呢!”“胡老師,這是魚藥,賣魚的阿姨說現在就要開始放的,少放點,可以治白點病的!”……

瞧着他的積極勁和認真勁,我又邀請他與我一起照顧餵養小金魚。我想,他很多時候的行爲是比較讓人討厭,但是他又是一個較爲童真的孩子,不爲老師對自己的批評、指出而計較,還能積極、熱情地爲老師分憂解難,此舉正是我們成人所應該學習的。

教育的隨筆8

從教五年多以來,接觸了一羣又一羣的孩子,有些是大家喜歡的“好孩子”有些是大家反感的“問題孩子”,他們就像顏色不一、高低不同卻都還未盛開的蓓蕾,各有各的的姿態和芳香,只要我們用心感受便能傾聽這些蓓蕾綻放的聲音。“好孩子”固然深受我的喜愛,但是那些“問題孩子”更需要我的傾聽和幫助。

“問題孩子”之榮濤,他是班裏“攻擊王”,他內向固執而且敏感,如果他覺得小夥伴要欺負他了或者小夥伴先打了他,那他一定會狠狠地反擊,但是通常他會對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過度反應。他的攻擊性行爲一方面是爲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爲了發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如:上課時,他會莫名其妙地捏別人;排隊時,他會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畫畫時,他會冷不丁地往小夥伴臉上、衣服上或者畫紙上畫一條線;興奮時,他會突然抓小夥伴一把……問他爲什麼老這樣幹壞事,他說是小手不聽話,問他這樣做對不對,他說下次不敢了。

通過觀察和分析,我認爲他的攻擊性行爲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出來的無意識的失控行爲。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想如果過分關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如果就此採取一些特別的措施,反而會使他感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是個不好的典型,從而更加導致他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因此,在他出現無意識失控行爲時,我會設法加以阻止,但決不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然後,再找適當的機會,瞭解他的行爲動機,耐心地告訴他同伴間的相處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點。當他稍有進步時,我便馬上大張旗鼓地予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

榮濤的攻擊性行爲使他同伴之間的關係不太協調,小朋友常常出於害怕而疏遠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擊性行爲來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這般形成“惡性循環”。爲此,我儘量不在同伴面前損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閃光點”。如當他帶來自制玩具時,我就專門請他介紹、演示玩法並指導同伴玩;當他把移動黑板的輪子安裝好時、當他把小朋友的文具盒修好時,我便誇他手巧,讓全班小朋友向他學習;當他從家中帶來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時,我就立即把它裝飾在教室裏。通過種種辦法,使他逐漸樹立自信,感受到集體生活的快樂。一次早操活動時,一開始他比往常都做的認真也不攻擊旁邊的小夥伴,我便誇獎他做得真帥氣,像個小解放軍,呼籲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學習,整個早操下來他都無比的認真,就連最後放鬆環節按着先後一個跟着一個離開操場他都可以一改往常的插隊行爲。一個學期過去了,他不僅漸漸地改掉了以前許多不良的行爲習慣,而且還經常幫助老師和小朋友拿送各種遊戲教具、擺放桌椅、主動幫助阿姨擦桌子,漸漸地,他從一個人人害怕人人討厭的“攻擊王”變成了老師的“小幫手”由此可見,老師通過種種辦法可以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爲,可以讓他在孩子們中間擁有一定的威信、讓大家真正地親近他、接納他。

“問題孩子”之國琳,他是班上的淘氣鬼,也是全園聞名的“皮大王”,手腳一刻不閒,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課時,特別愛做小動作,一會兒翹翹椅子,一會兒又惹惹小朋友;活動時,更是橫衝直撞,豪無約束。一天之內,告他狀的小朋友接連不斷:“老師,他打我”,“老師,他搶我玩具”,“老師,他推我” ,“老師,他尿尿尿到我褲子上了” ,“老師、我的畫被他弄花了”“老師,他把我的鞋子藏起來了”……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寧。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國琳的爸爸在鄉政府上班,媽媽經營一家洗車店,父母都比較少時間管孩子,偶爾回來也是用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孩子因此比較缺少管教,逐漸使他養成了“沒有人能管我、自我爲中心”的性格。

星期一下午吃點心時國琳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豆漿將旁邊的小女生灑得滿頭滿臉。被灑的小女生委屈得大聲哭泣,他卻瞧着自己的“傑作”,樂得大笑。我又氣又惱,頓時訓他一頓,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說服教育:“豆漿是營養品,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廚房阿姨辛苦磨出來的,能浪費嗎?小朋友之間應該相親相愛……”他低下頭,輕聲說“老師,我錯了,我改正。”,我竊喜這一次終於收到成效。傍晚戶外活動時,國琳站在臺階上揮動着手臂,很神氣地學交警指揮車輛。我走過去對他說:“你做的真好,真象一個小警察。現在,老師和幾個小朋友扮司機和乘客,你當警察,大家一起玩這個遊戲。”他聽了我的話,用興奮的眼神望着我,然後有點不好意思地摸摸頭。我鼓勵他說:“我們等着你做遊戲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個能幹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勵下,很快地投入了遊戲。在遊戲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斷給他以鼓勵,直到遊戲結束時,他都始終堅守崗位。對他的表現,我及時地給予了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也紛紛鼓掌向他表示祝賀。慢慢地他比較有規則意識了,而且對小朋友也比較友好了,他和班上不少孩子都成了好朋友了,爲此他高興地和爸媽分享自己的進步。

通過用心感受、耐心傾聽“問題孩子”背後的原因,我創設“小老師”“小幫手”“小交警”等機會,逐步增強榮濤和國琳的自控能力,培養他的堅持性;在活動中,正確對待孩子的攻擊性行爲,積極發揮他的長處、肯定他的優點,使國琳成爲小夥伴都喜愛的好朋友、好榜樣;耐心傾聽,用心幫助,通過家長交流、取得家園教育一致,並能理解和支持教師的工作,最終一起幫助孩子們改掉身上的壞毛病,只要我們做個有心的教育人,相信越來越多的“問題孩子”會變成深受大家喜歡的“好孩子”。

《指南》的精神告訴我,在教育過程中做個有心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善於發現其自身的優點、長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和等待每個孩子,特別是對那些大家眼中的“問題孩子”,我們應該耐心傾聽,用心幫助,使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教育的隨筆9

又是一個月,這個月我的收穫頗多。很開心我們班的孩子又進步了,老師是愛你們的呢!你們要加油哦!

上了中班以後,男孩子們的脾氣也長了。他不開心不樂意或者是難過的時候,不管和他說什麼,他都會哭,會和你頂嘴,讓老師也跟着長脾氣。有時候真的覺得,我們是爲他好,爲什麼他不要聽啊?我一定要和他家長好好交流一下了!這樣的想法會時不時的從我腦子裏跳出來!

其實當我靜下來,仔細去分析一下他們的情緒就知道那是情有可原,那是有辦法解決的。

已經有半個學期了,可我們班上的一個男孩子時不時上學來要哭鬧,離園活動時不好好玩玩具,等媽媽來接時,他又使勁玩,怎麼也不肯回家。每次與他對話,他都岔開話題

一天晨談時,他又在門口哭鬧,保育老師就去哄他了,我並沒有去哄他,如果一直這樣做的話,他仍舊改不了這個習慣,於是我請他媽媽和保育老師都回避,請他站到我身邊,所有的孩子也都坐着。

我對他說:“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如果是女孩子我可以允許你對我撒嬌。”

他說:“我是男孩子。”

“那好,既然你是男孩子,劉老師說過,無論男孩子遇到什麼事情,都不能掉眼淚,只能堅持住去解決困難。”

他點點了頭,我又繼續說:“你現在要解決一些問題,最近你來幼兒園總是哭,其實媽媽走了以後你就不哭了,很勇敢的。然後到了下午放學你又不肯回家,老師和你說話,你還和老師頂嘴,那麼我想問問你對不對?”

他搖搖頭,有點難爲情。我又說道“既然是不對的,那請你把你做的不對的事情想一想,然後和全部的小朋友說一說到底錯在哪裏,從現在起怎麼改正錯誤。”

於是他想了一會,認認真真的把自己不對的地方說了一遍,然後保證了以後再也不哭鬧,不和老師頂嘴了,媽媽來接時就乖乖的回家。說一定會做到的。

我問:“小朋友都記住他的話了嗎?”小朋友都說:“記住啦”

我又對他說:“現在全班小朋友已經都記住你的話,那你就要做到,男子漢就是要這樣頂天立地,要堅強,說話要算數哦!”於是我請全班孩子給他鼓鼓掌。接下來的日子,他真的有明顯的改變,時刻記住自己的承諾,進步很大啊。

還有幾個一貫調皮的孩子,我也用了這個方法,發現他們真的有這個意識,真的能去改正一些錯誤。

我一直強調他們是男孩子,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以後也許他們要肩負起很多責任,不光是在幼兒園,學校,還是在家裏,或者社會,我希望我們班的孩子會很棒,很勇敢!老師爲你們加油哦。

教育的隨筆10

晨間活動在進行戶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特特把順之給撞倒了。特特不以爲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爲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所以,應該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伸手將順之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着一邊問:“你爲什麼哭呀?”順之說:“疼。”“特特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順之不解地答道。

聽了順之的話,我問特特:“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特特低頭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麼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順之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裏還說着“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纔哭得很厲害的順之,竟然不哭了,嘴裏還說着:“沒關係,我不疼了。”看見特特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着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順之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後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着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爲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教育的隨筆11

當今社會,孩子的教育成爲家庭中一件大事。之所以這樣,原因很多,憑藉高考改變命運後的家長有意無意地感受到學習帶來的生活改變,希望自己孩子有更好地改變,同時擔心已有的改變也會因爲孩子的學習而失去;一部分學校轉嫁教育責任,家長承擔了越來越多課後作業監督與檢查的任務;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學校補課,課後輔導等氛圍給家長帶來無形壓力;競爭的環境給教師與家長無形壓力,這些壓力轉嫁到家庭教育中……

在如此這般的境遇之下,很多家長犧牲了自己,爲了孩子的學習辭掉工作做了全職媽媽;有的家長放棄職業規劃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長甚至陪讀;陪考……

是的,父母能夠陪伴孩子的關鍵期沒有幾年,這種陪伴的缺失會給孩子成長帶來較多問題。但是這不能成爲父母犧牲自己成全孩子的充足理由。每個人都有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與家人和社會的認可聯繫在一起的。如果體會不到價值感,多數人會焦慮、失望或者煩躁,這樣的狀態對家人和孩子來講都不是好事。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滋味母親帶着一雙兒女要去跳樓,原因是丈夫出軌。我不知道這位媽媽是不是全職媽媽,但很顯然她把重心完全放在家裏,纔會出現遇事後用這種極端方式威脅來解決問題。

我見過,也聽說過很多做得特別好的父母,尤其是媽媽。爲孩子包攬一切日常事務,爲孩子安排好一切課餘時間,爲孩子學習自己重新學習中小學內容,還有的家長爲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不惜夫妻分離……昨天聽到一位學習很好的孩子,每週額外做八套試題,中學生考試和滿分差一分挨一巴掌……這樣的孩子心理負擔有多重!

我不是說,父母不要管孩子,適度地慢慢放手,在孩子嬰幼兒階段,陪伴很重要,家長要抽出較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但小學以後,家長就要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而慢慢退出,給孩子越來越多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機會,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在不同狀態下去調整自己心態。

同時,家長的自身發展是很重要的,家長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成長自己,發展自己。用自己積極的狀態、上進的工作態度和獲得的社會成就激勵孩子,給孩子塑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生活狀態和工作作風。

另外,學習成績不是孩子成長的唯一。家庭裏有爸爸媽媽,有爸爸的擁抱和幽默,有媽媽的嘮叨與微笑,有爸爸媽媽相互支持、相互欣賞帶來的幸福溫暖的感覺會伴隨孩子成長,讓孩子成長爲一個有溫度、有責任感的人。

教育的隨筆12

隨着幼教機制的不斷合理化改革,幼兒園教育模式越來越順應幼兒年齡特點,呈現出輕鬆自主的發展趨向。幼兒園教學環境的佈置也正在嘗試無課桌教學,但在一些空間、資金等條件受限的幼兒園,活動、就餐、教學三室合一,還不得不借助桌椅來組織幼兒。於是幼兒坐位的編排便成爲一個令老師費心的問題:每個孩子都愛當排頭,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爲領頭雁。怎麼才能讓每個孩子都開心,每位家長都滿意呢?

這也曾經是我很頭疼的問題。但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問題已不在是問題。在此不妨說來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假如教室空間較大的話,我們可以嘗試“大拼盤”的方法。

如:有時將桌椅排成幾個大方塊、有時排成幾豎排或幾橫排,也可以採用大圓圈的'形式,還有“花兒朵朵”等等;或將移動黑板移至教室的不同方位,讓一位幼兒都有當排頭的機會。

二、如果教師空間太小,以上方法無法實施的話,我們可以採用“流動法”。

不妨試試將全班的小朋友按大、中、小個兒分成三到四組,每組幼兒差不多一般高。然後本組幼兒每天向前遞進一個座位,每兩週幼兒便有一次做排頭的機會。還可以請每一天的排頭分別負責本組的衛生安全及常規管理,充當老師的小助手,在第二天的晨會上請孩子們民主選舉出最棒的小助手,老師再給予適當的獎勵。與此同時,各組幼兒定期左右輪換,以預防斜視、近視等眼疾的發生。這樣,不但能有效的保護孩子的視力,而且還可培養孩子的組織管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在管理與評價中強化孩子的是非觀念,潛移默化的矯正幼兒膽怯、害羞、孤僻等不良性格傾向,有助於自信心的培養;還能充分體現出教學中“面向全體”的教育原則。家長放心,孩子開心,老師們何樂而不爲呢?

另外,我們還應該儘量嘗試室外教學,讓孩子在清新美麗的自然中吸取養分,培養廣泛的興趣。以操場、草坪等室外區域作爲教學場地,不受空間的限制,陽光清風,輕鬆愉悅;藍天白雲,自由廣闊,孩子們一定會喜歡的。

老師們,咱們一起來試試吧?!

教育的隨筆13

在寫這篇總結和計劃之前,剛好看完劉愛萍老師寫的班級故事,對於六年級二班的特殊孩子—唐紹澤所有老師都可以對他的學習不好作出原諒,對他的手工製作和畫畫作出表揚,爲什麼其他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我們就認爲他們不好好學,完不成作業就使勁的批評抓住不放,其實有時候我也在反思自己,我對學生們的要求都一樣,佈置作業也不會有多大差別。有時候想想不是所有學生的能力都一樣,是不是應該有區別的對待每一個孩子。

教育是什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學生?有時候我也在反思自己,我感覺現在這種應試教育已經讓老師和學生們身心疲憊,從早到晚沒有一點放鬆的時間。從早上六點開始學生們就要老老實實的上操,呆在教室,不能大聲說話,一直到晚上九點。回到宿舍也不能說話,曾經有班裏第一名的學生到辦公室對老師說,一回到宿舍我就控制不住自己,總想發泄一下自己,我就不住的說話。想想一個學習這麼優秀的學生都這麼做了那其他學生呢?現在,老師們也已經開始不允許學生犯錯了。

現在的孩子們到底怎麼了?週三晚上看完《小小的我》這部電影老師們都被感動的流下眼淚,可是我們的孩子們都無動於衷,但是唐紹澤卻流着眼淚跑到教室問老師:那位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去了天堂?他是不是真的沒有手?我在反思,在社會功利化的今天,孩子們是不是也變得功利化,感情都淡化了,而恰恰是我們認爲不聰明的孩子做出了令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許我們會說他還小,他真的還小。其實,現在的我們也已經變得功利化,更注重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秀,是不是給班級扣分,而淡化了對孩子們的其他方面的教育。

現在感覺劉愛萍老師已經走在了我的前面,爲了應對孩子們的學習疲勞,在課前組織學生們集體唱歌,想《奔跑》《我相信》等等,很給學生們提精神。同時,還讓全班學生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沒人閒下來整體狀態就好了,並且劉老師自身也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讀書、寫筆記、寫文章給學生們樹立了一個典型,就同我的班級故事中寫的一樣,我們的孩子需要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可不可以多樹立一些榜樣,最好是老師,讓老師在學生們的心目中高大起來,學生們崇拜老師了自然會好好學習,希望學校領導可以考慮在全體學生面前多給老師們辦法一些榮譽證書或者其他獎勵,這樣既激發了老師們的工作熱情,又讓孩子們看到原來我的老師這麼優秀,雙贏的選擇,何樂而不爲?

囉囉嗦嗦這麼多希望可以有值得領導參考的東西,謝謝能夠堅持看完。

教育的隨筆14

前些日子,我到朋友家作客,碰巧他們家姑娘也在。那孩子上大學以後,我已幾年未見,現在她個兒比以前高了,人也比以前美了,還就讀在上海有名的高校,難怪朋友逮着誰都止不住的誇自己的女兒。

就在我們聊天的時候,朋友妻子好像遇到了什麼麻煩,她向一旁正在玩手機的女兒求助。那孩子與朋友微信上聊得火熱,敷敷衍衍地告訴她等一會,但事情好像很急,朋友妻子繼續拍着女兒的肩膀,催促她快點。誰知道她女兒突然站起身,把手機摔在一旁,衝着她喊起來,“都說了等一會兒,沒看見我和別人聊天麼,你煩不煩呀。”朋友看到場面有些尷尬,向我打起了圓場,小孩子給***慣的不像話,見笑了。我笑了笑沒說話,但心裏對那個孩子的失望絲毫未減。

孟子說過: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人一生最好的教養,就是善待父母,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功績,只要能讓父母時時順心,事事舒心就已足夠。但人往往把善待看得很重,要功名利祿,要榮華富貴,卻忘記了慎重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結果父母用一輩子的修行,爲你建造了浮屠,你卻用剎那的任性,將他們打入地獄。

最好的善待,其實就在每個不經意間,溫柔以待。

教育的隨筆15

《愛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好書,是爲人子女者,爲人父母者,爲人師長者一生務必一讀的經典著作。該書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於1886年,書的原名是《Houre》,翻譯是"心"。它的英譯本是《Heart》,譯意也是"心"。兒童文學翻譯家葉君健在《愛的教育》代序中說:"心"這個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釋,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丐尊先生說原來就想譯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還說,在1920xx年,他得到這本書的日譯本後,一邊讀一邊流淚。他許願要譯成中文,不光是給孩子們讀,讓父母和教師都跟他一樣,流一些感動的眼淚、慚愧的眼淚,夏先生終於在1920xx年將書譯成中文。五四期間,《愛的教育》就被朱光潛、豐子愷、茅盾、夏衍等知名學者作爲當時"立達學園"學生們的重點讀物,幾乎人手一冊。當時不少學校教師,也把這本書定爲中小學生的必讀課外書。

《愛的教育》的副標題是《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學年日記》,通過小學生安利柯三年級的學年日記,歌頌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勞動、熱愛大自然等做人的優良品德,歌頌了爲他人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對弱小和不幸者給予同情、不畏艱難困苦的偉大精神,書中無論哪一章、哪一節,都把"愛"表現得真切動人、淋漓盡致,大至對國家、對社會、對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親子情、師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純真無邪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時時引人入勝,感人肺腑。

《愛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記體的形式,由100篇文章組成。全書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主人公安利柯學年日記(包括作者所見的發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上的各式各樣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實感受);他的父母親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記上所寫下的勸誡性、啓發性的文字;10則老師每月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話)。《愛的教育》中描寫了那些平凡生活着的但卻是真實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着100個與孩子有關的故事,《掃煙窗的孩子》、《班長》、《窮人》、《虛榮心》、《感恩》、《嫉妒》、《爭吵》、《告別》等等,歌頌了兒童的純真感情。該書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描述了學校孜孜不倦的老師們如何關愛學生們的學習和啓發學生們的心靈;描述家庭中父母親對子女心靈成長的引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描述可愛單純的小學生如何在學習和生活的相處中彼此照顧、彼此鼓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書中表露了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努力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培養和塑造兒童愛國愛民愛生活的感情。對於教育來說,除了知識的傳承書中還強調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義,那就是對受教育者心靈的啓發和開導。

"今天開學了,鄉間的三個月,夢也似的過去,又回到了這丘林的學校裏來了。早晨母親送我到學校裏去的時候……"《愛的教育——第一章——始業日》。"嘿,安利柯該上4年級了。哎!沒幾天二年紀的洛佩諦爲救一個一年紀同學受傷了。好,我們班從從五百英里外來了個黑膚色孩子,老師說因爲遠道來的要特別愛這同胞。對,今天是每週例話:少年愛國者……"第一章沒讀完,我已經深深感受到親子之情、師生之誼、朋友之戀、祖國之愛……深深感受到愛、關懷、包容、互助、獻身……這就是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懷着激動的心情拜讀完全書,被一個個真實的事件感動着;《愛的教育》書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賣炭人、父親的老師、我的老師、鐵匠的兒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現在我眼前。

在《愛的教育》中有這樣一篇日記——"爸爸的護士",講述的是一個鄉下孩子進城探望生病的父親的故事。在醫院裏,孩子日夜守護着醫生指定給他的爸爸。喂水、喂藥,病人每呻吟一聲,孩子的心就跟着緊縮一下……可在後來,故事並沒有按照我們慣常的想象往下發展,而是發生了一個另人難以預料的轉折:就在孩子爲自己的"爸爸"擔心焦慮時,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現在他眼前,望着要帶自己離開的爸爸,孩子這樣說:"不,爸爸……他願意我在他身邊,現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沒有勇氣離開他……"

就是這句樸素的話語,能讓任何一下健談的、自以爲高尚的成年人啞口無言。愛的美德正是我們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裏的珍寶。那麼什麼是愛呢?忍不住想要引用聖埃克絮佩裏童話中小王子說過的一句放:"使沙漠顯得美麗的,是它在什麼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卻各種對愛的術語化很強的解釋,我想愛就是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夠擁有它,不僅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運和的勇氣,但水井,卻能爲我們的前行提供永遠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們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頭。

而更讓我們這些自詡爲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儘管愛的表現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爲受教育者靈魂精髓的那部分卻不能強意授予,只有一種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這點,愛便失卻了成爲品格的動力,而淪於虛假和下流。屆時,這不僅將成爲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將是家國之悲哀,同類之不幸。

記得周國平的散文中曾提到過愛的反義詞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頗深。對於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價值的冷漠,可謂一種令人恐怖的惡疾。而更讓人害怕的是它的傳播範圍是以人類社會爲基礎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們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羣。這樣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們的靈魂,再要根除,絕非易事。曾有過這樣一個報道,大意是說一位小學教師在班裏搞調查——如果你發現路邊躺着一隻受傷的小狗,會怎麼辦。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車軋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慄!

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艱,任務之重,不言而喻。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