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江郎才盡的故事

江郎才盡的故事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郎才盡的故事1

有一條成語“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思減退或作不出詩文。它就出自南北朝江淹的故事。

江郎才盡的故事

江淹,字文通,出生於公元444年,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人。他的父親江康之,爲南沙縣令。在父親的影響下,江淹自幼喜愛吟詩作賦,且有過目不忘之才。史書稱他“五歲能作詩,七歲善寫文”。到八九歲的時候,他出口成章,被鄉里譽爲神童。

江淹剛過十歲,父親去世,家中失去收入,他只有上山砍柴,挑到集市上去賣些錢來買米養活母親和自己。

江淹十三歲那年,有一天他又上山砍柴,拾到一頂貂皮帽子,高興地帶回家中。他對母親說:“我把這頂帽子拿去賣掉,換回錢來買米,也許夠吃幾天。”

母親說:“孩子,這是頂官帽,撿到它,是吉祥之兆,豈能賣掉?好好放着吧。從今往後,我紡線織布,你上山砍柴.咱們儉省些過,省下錢來,爲你多買些書,學問大了,你長大了必能做官。”

江淹信以爲真,心中十分高興。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拼命讀書,將來像司馬相如那樣,做大官,娶漂亮的老婆,讓母親好好享福,決不讓母親失望。

從此,江淹白天拼命砍柴,夜間刻苦讀書,學問進步很快。不久,他無論吟詩作賦,還是寫文章,都能文思如泉涌,洋洋數千言,一揮而就。他有一篇代表作《別賦》,描寫人們別離時的情景,感情真摯,文辭優美,讀後催人淚下。他的另一篇代表作《恨賦》,則描寫了古代帝王將相往往由於不得志飲恨而死的情形,亦被廣爲傳誦。

江南有位高平人檀超,當時在文壇上已很有名氣。他讀到江淹的這兩篇賦文,大爲稱讚,特地請他來家做客。兩人交談很是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遂成了忘年之交。此後,江淹靠着檀超的宣傳,名聲亦越來越大。

南朝宋建平王劉景素,禮賢下士,聽到江淹的名聲,把他請入府中,並讓他在南兗州做官。不久,江淹被人誣告入獄,亦虧得建平王劉景素爲之平反,把他帶去鎮守京口。

南齊建立後,蕭道成做了皇帝,即齊高帝,請他入朝做了一名史官,負責編寫歷史。齊武帝蕭賾在位時,襄陽掘出一座古墓,得到一面鏡子和一些竹簡。竹簡上的古體字,誰也不認識,齊武帝讓人把史官江淹叫來。江淹一看,說是西周時候的蝌蚪文,並逐句翻譯出來。從此以後,江淹更是名聲大振。到明帝蕭鸞時,被封爲丞相。

齊高帝時,江淹曾在豫章王府做了一名書記參軍。一天,他心中苦悶,獨自來到南浦亭上飲酒澆愁。忽然從江畔傳來一陣歌聲,歌詞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明月白露,光陰往來。與子之別,思心徘徊……”

江淹聽出這彈唱的正是自己青年時期所寫的《別賦》,不由得大吃一驚。循聲而去,見一年輕女子,懷抱琵琶邊彈邊唱,淚流滿面,甚是悽惶。

江淹詢問原由,那女子答道:“我本是南浦渡口一船家女,母親早逝,父親被官府徵往邊境打仗,杳無音信。父親走後,剩下我一人,八歲時被人以帶我尋父爲名遭拐賣,最後淪爲歌妓。今年長色衰,被驅趕出來,才又返回故鄉……”

江淹聽了,也爲她傷心落淚,遂報上姓名,並從身上掏出些錢送給那女子。不料,那女子卻說:“我現在生活尚能維持,錢是不要的。倘若江大人見憐,能爲我寫一篇賦,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江淹聽了,滿口答應。可是,待江淹回到府中,來到書房,竟是半天也想不出一個合適的句子來。他踱來踱去。絞盡腦汁,搜腸刮肚,也無濟於事。他始而奇怪,後來大驚,終於頹然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從此,他再也寫不出好的詩賦來。偶爾寫出幾句,也大不如前,沒有什麼文采。於是乎,人們便說“江郎才盡”了。

關於江淹才思減退,江淹自己和當時的其他人都無法解釋。現代一位文學家倒是十分中肯地說出了原因:大家認爲“江郎才盡”,好像命中帶來,實際是他(當官後)熱愛生活的興趣減少了,努力探索的精力衰退了。

江郎才盡的故事2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誰?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郎才盡:比喻才情減退。

江淹的簡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中國南朝文學家。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東)。江淹出生於南朝宋,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一生爲官曆南朝宋、齊、樑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樑朝的高官,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爲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爲文壇掌故。

江郎才盡的故事: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爲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

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

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郎才盡的啓示:

滿足於功成名就的現狀和在文學上不思進取,這纔是江郎才盡的主要原因。這告誡我們要不滿足現有的成就,只有努力上進,積極進取才會有更大的進步。

江郎才盡的故事3

【出處】

《南史》。

江淹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曾連續在宋、齊、樑三代做過官,擔任過好多官職。

江淹年輕時,家中非常貧困。由於父親早世,所以他很小的時候,就上山砍柴,靠賣柴和母親來維持生活。儘管條件艱苦,江淹仍然發奮讀書。由於他刻苦自學,寫出好多非常精彩的文章和詩篇,世人讀了,個個稱讚,他的名氣很快傳揚開了,最終受到朝廷的器重。

可是到了晚年,江淹的才思大大減退,寫出的文章平平淡淡,沒有文采,詩篇也再沒有佳句出現。人們都搖着頭說:“江郎才盡了。”

如果探究原因,大概是江淹後來做了大官,公務繁忙,沒空去寫詩著文吧。而且在他享有盛名以後,地位變了,生活富裕了,也就不再刻苦學習了,自然就大大退步了。

當時有關江淹的神話傳說,道出了一個離奇的答案。有一天,江淹寄宿在禪靈寺。夜晚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有一個人走來對他說:“從前,我把一匹錦緞寄存在你懷裏,如今已有很長時間了,請你還給我吧!”江淹摸摸懷裏,果然有一匹光彩絢麗的錦緞,他不由自主地拿出來。還給了那個人。醒來後,江淹感到腹中空空,拿起筆來,總也寫不好文章。

還有人說,江淹晚上在冶亭住宿,夜晚走來一位俊秀的男人,笑着對他說:“我是晉朝的文學家郭璞,當初我把一支筆留給了你,今天我是來要筆的,請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一摸,果然有支筆,取出來一看,竟然是支五彩筆。江淹就把筆交還給了那個人。從此,江淹寫作便每況愈下了。

釋義

原指江郎年輕時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後常比喻才思減退。

江郎才盡的故事4

【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出處】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南史·江淹傳》

【解釋】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書面語

【相近詞】黔驢技窮、江淹才盡、江郎才掩

【相反詞】出類拔萃、初露鋒芒

【押韻詞】不爲已甚、迷魂陣、兵未血刃、貪而無信、清談高論、雲程發軔、珠玉之論、矢口否認、心煩意悶、自有公論、......

【成語故事】南朝梁時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刻苦讀書,成爲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官至光祿大夫。後來他的文章大不如以前了,詩也平淡無奇了,偶爾靈感一來,寫出的東西也一無可取。據說他在夢中丟失了五色筆,從此就文思枯竭,才能喪盡

【成語示列】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

【其它使用】

◎ 而第五代導演的中堅張藝謀、陳凱歌1999年推出的影片也沒有表現出太多創造性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想象,如果說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和《我的父親母親》還表現出他善於用極端的形式表現強烈情感的藝術能力的話,那麼陳凱歌巨資製作的《荊柯刺秦王》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既媚俗也媚雅、既媚中也媚日、既造作又滑稽的"不倫不類"則似乎是一種江郎才盡的預兆。

江郎才盡的故事5

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爲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哦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李林甫,唐玄宗時官居“兵部尚書”兼“中書令”這是宰相的職位。

此人若論才藝倒也不錯,能書善畫。但若論品德,那是壞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強、聲望比他高、權勢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擇手段地排斥打擊。對唐玄宗,他有一套餡媚奉承的本領。他竭力遷就玄宗,並且採用種種手法,討好玄宗寵信的嬪妃以及心腹太監,取得他們的歡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觸時,外貌上總是露出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嘴裏盡說些動聽的“善意”話,但實際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險狡猾,常常暗中害人。例如有一次,他裝做誠懇的樣子對同僚李適之說:“華山出產大量黃金,如果能夠開採出來,就可大大增加國家的財富。可惜皇上還不知道。李適之以爲這是真話,連忙跑去建議玄宗快點開採,玄宗一聽很高興,立刻把李林甫找來商議,李林甫卻說:“這件事我早知道了,華山是帝王‘風水’集中的地方,怎麼可以隨便開採呢?別人勸您開採,恐怕是不懷好意;我幾次想把這件事告訴您,只是不敢開口。” 玄宗被他這番話所打動,認爲他真是一位忠君愛國的`臣子,反而對適之大不滿意,逐漸將他疏遠了。就這樣,李林甫憑藉這套特殊“本領”,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後來,司馬光在編《資治通鑑》時評價李林甫,指出他是個口蜜腹劍的人,這是很符合實際的

成語出處:《資治通鑑·唐紀·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爲相,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成語釋義:比喻口頭上說話好聽,像蜜一樣甜,肚子裏卻懷着暗害人的陰謀。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回國後,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復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一次向勾踐來請戰:“君王,越國的四方民衆,敬愛您就象敬愛自己的父母一樣。現在,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一死戰。”

勾踐答應了將士們的請戰要求,把軍士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爲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缺乏自強的精神。我不希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敢,而希望你們步調一致,同進同退。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後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有的賞賜。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有的懲罰。”

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爲他效死呢?由於全體將士鬥志十分高漲,終於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成語出處:《國語·越語上》勾踐既許之,乃致其衆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屢進屢退也。”

成語釋義: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

江郎才盡的故事6

江淹是南朝時的一位詩人,他出身貧窮,從小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爲命,生活艱苦,以砍柴爲生。他每一天忙於砍柴,根本沒時間讀書。之後,在13歲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頂大官戴過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貴,能夠賣不少錢,這樣就能夠買好多米、面、油、鹽等。江淹高興地把帽子拿回家,母親看了也很高興,說:“孩子啊,咱撿到這帽子是好事,是個好兆頭,以後你必須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將來做了大官你好戴它。”聽母親這麼說,江郎打消了原先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來。

從此後,他開始刻苦讀書,一心想將來當個大官。他一邊砍柴,一邊默默背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進步很快。不幾年工夫,寫起文章來下筆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如《別賦》、《恨賦》等都得到了好評。

當時,有個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學,讀了江淹的詩,讚不絕口,還特地去拜訪江淹,並請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見檀超熱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禮節,從心裏很敬佩他。於是,兩人成了意氣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賞識江淹的才華,逢人便講,言辭不免有些過頭,近似爲其吹噓。這樣,江淹的名聲漸漸大起來,也成了有名的詩人。

不久後,他受到了建平王劉景素的賞識和提拔,在南兗州做了官。但是沒想到,不多時,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縣令誣告,被捕入獄坐了大牢。這真是福到禍也至。幸虧之後劉景素給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獄,又提升他做了官,與劉景素一齊去鎮守京口。

之後劉宋被齊朝代替,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負責編寫歷史。不久,一個襄陽人發掘出一座古墓,裏面有一面玉鏡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體字沒有人認識,有人提議說,讓江淹來看看。後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給江淹看。江淹一看,這是西周時候的鐘鼎文,當年他爲了當大官還苦學過這種文字。江淹看了一會兒,明白了其中的資料,寫的是周宣王時候的事。看後,他給來人講着,周圍聽的人很驚訝。一下子傳開了,江淹認識西周時候的文字,從此,名氣更大了。於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後官至樑朝的光祿大夫。光祿大夫就是皇帝的顧問,以後又被封爲醴陵侯,有了千畝良田,成了豪門貴族,過起了養尊處優的生活。

他不再讀書、寫字、做詩、寫文章了,有時寫首詩,也大不如從前,才華沒有了。這時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說“江郎才盡”了。

江郎才盡的故事7

出處:《南史·江淹傳》。

意思:形容本來很有文才,後來卻寫不出什麼好作品了。或作“才盡江郎”。

江淹是南北朝時著名的文學家。他曾連續在南朝的宋、齊、樑三代做過官。在樑,曾任“金紫光祿大夫”,並被封爲“醴陵侯”,因此,他的詩文集稱《醴陵侯集》。據《南史》載,他年輕時候,家裏很窮,由於刻苦自學,寫出了很精采的詩和文章,並且以此出名。

可是,到了晚年,他的才思卻大大減退,文章平淡,詩也沒有什麼佳句。當時人們都說“江郎才盡”了。“江郎”爲什麼“才盡”呢?原因多半是因爲做了大官和享有盛名以後,生活優遊,自滿自足,不再刻苦努力,所以就退步了。

不過,當時還有一個神話似的傳說,說:江淹有一天晚上,夢見一個人,自稱是郭璞(晉代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對江淹說道:“我有一枝筆,留在你處已經多年,請歸還給我吧!”江淹向懷中一摸,果然有一枝五色彩筆,就還給了那人。從此,江淹就寫不出精彩的文句了。

江郎才盡的故事8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誰?

江郎才盡的主人公是:江淹

【江郎才盡的出處】

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爲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淹才盡。

《南史·江淹傳》:“淹乃探懷中得五色筆一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時人謂之才盡。”

老舍《四世同堂》五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連詩也寫不出了。”

【江郎才盡的典故】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宋州濟陽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程莊鎮)人,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爲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 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 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江淹曾不無得意地對弟子說:吾本素官,不求富貴,今之忝竊遂至於此,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備矣。在這種養尊處優的環境下,江淹再也沒有寫出好的文章。江淹的文思枯竭,江郎才盡。[1-2]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節選自《應用寫作》1995年第8期《但願“江郎”纔不盡》)

江郎才盡的故事9

江郎才盡的故事解析

江郎才盡:比喻才情減退。

江淹的簡介:

江淹(444年—505年),字文通,中國南朝文學家。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縣東)。江淹出生於南朝宋,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一生爲官曆南朝宋、齊、樑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樑朝的高官,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爲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爲文壇掌故。

南北朝的時候,河南考城這個地方出了一個文學家,名叫江淹。江淹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爲命。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江淹讀書十分用功,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寫得一手好詩文,成爲當時負有盛名的文學家,人們稱他爲“江郎”。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重用,當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條件的優裕使江淹不願再去刻苦讀書,他也越來越脫離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時候,文章不但沒有寫得更好,而且越來越退步。對此,人們有很多傳說。

有的說,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停靠在禪靈寺旁邊的河裏,夜裏睡覺的時候夢見一個自稱是張景陽的人向他討回過去借的一匹綢緞,江淹便從懷裏拿出自己剩下的幾尺綢緞還給了他。從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五色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了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人們於是就把這個故事概括爲“江郎才盡”。

 江郎才盡的啓示:

後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來比喻某人的才思減退或者本領用完的意思。江,江淹;郎,古代人對男子的美稱;才,才思,才情;盡,空,完。

江郎才盡的故事10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着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成語解釋】:

四字成語:江郎才盡

出自:《南史·江淹傳》嘗宿守冶亭,夢一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吾有筆在卿處多年。 可以見還。”淹乃探懷中,得玉色彩筆以授之;爾後爲詩,絕無美句, 時人謂之才盡。

解釋:“江郎”,指南朝文學家江淹,年輕時很有才氣,到晚年文思 漸漸衰退。“盡”,完,沒了。江郎的文才沒了。比喻才思減退。

造句:

(1) “這這這……”他突然江郎才盡,心慌意亂,舌根子發短了。

(2) 他已經江郎才盡,已經放棄了希望和改變,還指望以"不作爲"來贏得20xx年的選舉。

(3) 本來是一個有才華的青年,就這樣被捧得暈頭轉向,最後弄得江郎才盡。

(4) 當時有些批評家說他江郎才盡了,我們從沒有這種感覺.

(5) 這位作家年輕時十分出色,得獎後不再努力,現在看來已經江郎才盡,寫不出什麼好東西了。

(6) 老王近年眼力不行,作品極少,而他卻說自己是江郎才盡了。

(7) 這作家似乎已經江郎才盡,再也寫不出東西來了.

(8) 從今往後,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纔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

(9) 一副好的繪畫藝術創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完成的,創作過程中常常會讓你覺得"江郎才盡",又常常會讓你感遇"柳暗花明"。

(10) 她爲了作文作業苦思冥想,已到了江郎才盡的地步。

江郎才盡的故事11

【成語】江郎才盡

【拼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釋】: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着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造句】

1、本來是一個有才華的青年,就這樣被捧得暈頭轉向,最後弄得江郎才盡。

2、這幾位作家久未有作品問世,是否已經江郎才盡?

3、他已經江郎才盡,已經放棄了希望和改變,還指望以“不作爲”來贏得20xx年的選舉。

4、一副好的繪畫藝術創作,大多都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完成的,創作過程中常常會讓你覺得“江郎才盡”,又常常會讓你感遇“柳暗花明”。

5、有些時候所以會感到江郎才盡,也許是因爲我們對生命的熱情消退了。

6、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7、如果不持續努力,即使是有點天份,也會江郎才盡。

8、他開始恐慌,他怕會失去這段旋律然後從此江郎才盡。

9、這位作家年輕時十分出色,得獎後不再努力,現在看來已經江郎才盡,寫不出什麼好東西了。

10、我已經江郎才盡,我不認爲我可以再寫出任何流行樂了。

江郎才盡的故事12

江郎才盡的故事:

【成語】:江郎才盡

【解釋】: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但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着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此刻就應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江郎才盡的故事13

南北朝的時候,河南考城這個地方出了一個文學家,名叫江淹。

江淹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相依爲命,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江淹讀書十分用功,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寫得一手好詩文,成爲當時負有盛名的文學家,人們稱他爲江郎。

不久他就受到了朝廷的重用,當上了大官,然而生活條件的優越,使江淹不願再去刻苦讀書,他也越來越脫離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到晚年的時候,文章不但沒有寫得更好,而且越來越退步,對此人們有很多傳說。

有的說,有一次江淹外出乘船,在禪林寺旁邊的河裏,夜裏睡覺的時候,夢見一個自稱是張景陽的人,向他討回過去借的一匹綢緞,江淹便從懷裏拿出自己身上剩下的幾尺綢緞還給了他,從此江淹的文章水平就大不如前了。

也有人說,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說,我有一支五色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了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人們於是就把這個故事概括爲江郎才盡。

後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這個成語來比喻某人的才思減退或者本領用完的意思。

江是指的江淹,郎是古代人對男子的美稱,纔是才思、才情,盡是指的空、完的意思。

江郎才盡的故事14

【漢字書寫】:江郎才盡

【漢語注音】:jiāng láng cái jìn

【成語出處】:南朝.樑.鍾嶸《詩品》卷中:“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授之。而後爲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

【成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書面語。

【江郎才盡的意思】:江郎:指南朝的江淹。原指江淹少年有文采,晚年寫詩卻無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江郎才盡的近義詞】:才思枯竭、智盡能索、黔驢技窮、江淹才盡、計窮智短;

【江郎才盡的反義詞】:文思泉涌、出類拔萃、出口成章、學富五車、初露鋒芒、才華橫溢、文思敏捷;

【江郎才盡的故事】

南北朝時期,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學家名叫江淹,年紀輕輕就已經才氣無雙,他的作品被人們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但是安逸的生活漸漸磨光了江淹的才華。當他年紀越來越大的時候,寫文章的水平逐漸退步很多,寫詩的時侯還經常提筆好久也寫不出一個字來,即使寫出來也是沒有什麼內容可言。於是人們就有了這樣的一個傳說:有一次,江淹坐船回家的時侯船停在禪靈寺,江淹在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江淹從懷中掏出幾尺綢緞還給他,從此江淹的文章便不再精彩了。也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涼亭中睡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面前說:“我的筆在你那裏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吧?”江淹聽了摸了摸懷裏,果然從懷裏取出一枝光彩奪目的五色筆來還他。據說自從江淹南柯一夢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了,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說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孜孜不倦地學習,一直上進,不然就會不進則退。

【江郎才盡例句】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一回:“如今弄了這個,還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鬧的真是江郎才盡了。”

老舍《四世同堂》五十五:“不,他不能和菊子散夥。散了夥,他必感到空虛,寂寞,無聊,或者還落個江郎才盡,連詩也寫不出了。”

馬識途《學習創作的機會》:“我是不相信世上真有‘江郎才盡’的事。江淹晚年寫不出好作品來,不是他才盡了,是他已安於逸樂,不再熱愛生活了。”

【江郎才盡造句】

有人說你原地踏步,也有人說你江郎才盡,你不如寫一首膾炙人口的歌來反擊他們。

從那以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得意忘形的低能者纔會江郎才盡,我並非低能者。

江郎才盡的故事15

《南史》中除了記載以上故事外,還記載了一個類似的“索錦”的故事,發生在張協與江淹之間。

南朝的江淹,字文通,他年輕的時候,就成爲一個鼎鼎有名的文學家,他的詩和文章在當時獲得極高的評價。 可是,當他年紀漸漸大了以後,他的文章不但沒有以前寫得好了,而且退步不少。他的詩寫出來平淡無奇;而且提筆吟握好久,依舊寫不出一個字來,偶爾靈感來了;詩寫出來了,但文句枯澀,內容平淡得一無可取。

於是就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禪靈寺的河邊,夢見一個自稱叫張景陽的人;向他討還一匹綢緞,他就從懷中拘出幾尺綢緞還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後便不精彩了。又有人傳說;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 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裏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其實並不是江淹的才華已經用完了,而是他當官以後,一方面由於政務繁忙,另一方面也由於仕途得意,無需自己動筆,勞心費力,就不再動筆了。久而久之,文章自然會逐漸遜色,缺乏才氣。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