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學又稱精神分析學,是以精神病的治療爲背景,除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產生重要影響外,研究人的深層心理髮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以下分享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1

摘要:

如今我們全民倡導建設和諧社會, 我們看到的是一片安寧, 但就在這樣穩定的表面下, 卻發生着各種犯罪, 而犯罪留下給我們的都是傷痛。

一個犯罪行爲的發生, 是在各種原因交織下產生的, 心理學上認爲, 現實刺激引發犯罪心理, 而犯罪心理得不到有效疏通的話就會導致犯罪行爲的發生, 所以瞭解犯罪人員的犯罪心理, 對於研究犯罪成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據心理學知識就從幾個犯罪案例來探討其犯罪心理原因, 從而幫助我們瞭解犯罪, 有效預防犯罪。

正文:

第一個案例分析: “全能神” 邪教組織 案例介紹: 隨着世界末日謠言的到來, 一個宣傳世界末日的邪教組織浮出水面, “全能神”邪教組織又名“[東方]閃電” 、 “[實]際神” , 其教義是引用和曲解基督教的《聖經》 而來, 主要反借“基督教” 名義從事非法活動, 其發起人是黑龍江人趙維山。

該組織宣揚耶和華統治的“律法時代耶穌統治的“恩典時代” 已過去, “全能神” 統治的“國度時代” 已來臨,神以一個東方女性的形象第二次道成肉身, 降臨中國, 將對人類進行審判。 並聲稱“世界末日就要來臨” , 只有信“全能神” 才能得救, 凡不信和抵制的都將被“閃電” 擊殺。

該邪教組織斂財騙錢的實例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現過, 不少被邪教組織“誘騙” 加入的羣衆深受其害。 該邪教組織甚至煽動其成員離家出走, 把全部身心和財產交給教主, 致使許多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 許多原本貧窮困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該邪教組織的傳播, 嚴重干擾了陝西部分羣衆正常的宗教信仰, 擾亂了百姓工作和生活秩序, 矇蔽吸引不明真相的羣衆, 使許多家庭失去和睦, 造成了極大的社會危害, 隨着 2012 年 12 月 21 日即將來臨, 各地“[東方]閃電” 組織的破壞活動更加明顯甚至猖獗。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分析:

1、 以中老年人爲主, 中年時期是人生中負擔最重的時期, 不少人因工作,生活中的挫折處於困惑之中, 容易被暗示, 尋求精神釋放。

2、 以女性居多, 以中等文化爲主, 她們對一些犯罪行爲了解不透徹, 容易感情用事, 受暗示性強, 極易被騙, 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3. 以從事普通職業, 經濟收入低的人爲主。“全能神” 人員的職業多爲中低階層, 其經濟收入較低, 經濟壓力較大。

4、 “全能神” 冒用宗教, 利用世界末日謠言拯救世界或者其他名義而建立起來的'神化首要分子, 利用製造, 散佈邪說等手段蠱惑, 矇騙他人, 發展, 控制成員, 對脫離人員殘 忍對待。

5、 人格特徵: “全能神” 人員依賴感強, 耐挫折能力差, 多疑, 好妄想和幻想, 過於理想化, 從衆, 易受暗示, 逃避, 抗拒, 固執, 自責心理突出, 卑微感。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2

李某,男,29歲,未婚,廣西人,初中文化,原廣州市朱海區一家湖北風味菜館保安,工作較粗心馬虎,爲人懶散。李某對同飯店的服務員小葉頗有好感,平時待她很是關心,還私下告訴過一些同事他對小葉的愛慕。不過,小葉對李某似乎不太鍾情。

20xx年5月28號凌晨與小葉在珠江堤岸散步時,欲吻小葉,小葉以李某有肝炎爲由拒絕,李某連稱自己的病“沒關係的”,欲強行索吻,小葉嗔怒,爲躲吻乾脆翻過江邊護欄邊喊邊退,李某當時也很緊張,但他不顧小葉離珠江已是幾步之遙,更沒想到小葉當時的恐懼,邊招手哄她過來邊朝她靠近,小葉一腳踩空墜入江中溺死。

一、該案件是一起過失犯罪案件

李某已預見自己亦步亦趨的行爲可能發生小葉墜江的危害結果,卻輕信自己能夠避免,以致悲劇發生,此舉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鑑於犯罪情節較輕,李某獲得輕刑。過失犯罪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犯罪,他與故意犯罪者的犯罪心理是不同的。

1、過失犯罪者對自己的行爲所造成危害結果的認識是不清晰、不明確、不充分的.

2、犯罪人所追求的目的不是犯罪目的,也就不存在犯罪動機和犯罪目的

3、犯罪行爲發生的心理機制是行爲人消極心理品質在各種不利客觀因素的影響下產生的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第2張

二、李某過失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李某過失犯罪心理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

1、情景因素。由於案發時間是在凌晨,地點在珠江堤岸上,過往行人極少,爲犯罪的發生提供了較好的情境機遇。

2、被害人因素。受害者小葉是李某心儀對向,出於愛慕李某才強行索吻,以致犯罪發生。

3、生理因素。男性較女性粗心和大膽,喜歡冒險,注意力分散,因而過失犯罪的可能性大。

4、心理因素。李某工作較粗心馬虎,爲人懶散品質較差,容易出現不恰當的行爲決定。

三、過失犯罪案件特徵

過失犯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犯罪,危害性較大,通常由行爲人過度自信或疏忽大意所發,過失犯罪者一般有以下特點

1、注意的分心,行爲人沒有將其心理活動在必要的時間和空間內充分的指向和集中於應該指向和集中的對向。

2、粗心大意,行爲人粗心、忽略、不注意、違反注意的義務。

3、激情和衝動,在激情情況下,行爲人認識狹窄,理智喪失,往往不能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行爲預見行爲的後果。

4、僥倖心理行爲人寄希望於危害結果不會發生而不是採取措施積極防治,這是行爲人認識上的錯誤,也是主觀意志上的缺陷。

5、過於自信,行爲人雖然預見到其行爲可能發生的危害結果,卻由於過度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能避免,最終導致過失犯罪

6、應激不良,應激是行爲人在出乎意料的緊急情況下所產生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如果行爲人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不能準確的採取符合當時情況的行爲易導致過失犯罪。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3

例:乞丐徐生事件

徐生,河北省平泉縣人,曾於1990年到蘭甲屯村以打零工、要飯、偷盜爲生,因在討飯和偷摸過程中遭打罵,對七戶打罵過自己的人家實施爆炸報復,將炸藥放至仇人家的煙囪內,想通過燒火做飯時自行引爆。後被發現,徐生被刑事拘留。

分析:

犯罪人罪案動機:根據案例描述,犯罪人的直接作案動機是有目的性的報復。

犯罪人犯罪動因:

根據案例顯示,我們可以做出這樣幾條推論:犯罪人家庭關係複雜,可能來自破裂家庭,在家庭中屬於被忽視個體,後被家庭成員排斥,離家出走。犯罪人可能在家庭中遭遇過家庭暴力行爲的實施,父系或母系成員對其在日常生活飲食起居極爲吝嗇,經常因犯罪人偷食某些食物而對犯罪人實施暴力侵犯。

犯罪人的犯罪行爲實施地點(煙囪)清楚地表明,犯罪人童年時代經歷過十分長時期的飢餓狀態,因此他對炊具及其附屬工具展現出一種十分敵對的報復心理,並要以極爲具有毀滅性的方式來實施破壞。可以推測,在他實施犯罪行爲之前可能因爲內心能量的轉註而將仇恨心理投射給幾戶仇家。

犯罪人在學校可能屬於邊緣學生,成績較差,因爲貧窮和成績靠後而不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他可能曾經被老師當衆羞辱。可以推測,因此犯罪人對幾戶人家施於他身上的打罵十分不滿,心生仇恨。在打工過程中,犯罪人飽嘗冷漠與侮辱,後開始要飯經常被侮辱,積生非常大的不滿併產生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

由於長時間的心理負性不良情緒的積壓,在七戶人家對他的打罵時間點時,他的負性情緒迅速地被激發而導致體內能量的全面釋放,開始意欲對幾戶人家實施報復性行爲。

犯罪人的性格非常孤僻,具有極強的控制慾,有強烈的追求激烈感官刺激的心態(用爆炸這一形式實施犯罪)。雖然身處社會邊緣,卻十分希望被人關注(由於童年被忽視,犯罪人非常希望被關愛)。

從“將炸藥放至仇人家的煙囪內,想通過燒火做飯時自行引爆犯罪人”分析看,犯罪人有強烈的投機思維,並希望對方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具有典型的懲罰者心態。犯罪人情緒易激惹,意志較堅定。

案件犯罪心理分析 第3張

犯罪人心理畫像:

從以上分析可以推斷,犯罪人爲年齡17、8—23、4歲的男青年,較瘦,面相蒼老。從“想通過燒火做飯時自行引爆”來看,犯罪人思想不成熟,投機心理極爲強烈,邏輯分析能力不強。

犯罪人具有旺盛的精力,有強烈的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有明顯的釋放體能內在過剩能量的衝動。從他的犯罪工具的選擇上可以看出,犯罪人無法容忍他人對自己的漠視與侮辱,明顯的顯現出要求被別人承認與關注的傾向。

結語:通過這起案例的分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推論:破裂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形成是有着巨大消極作用的,而學校教育的畸形和社會整體心態的冷漠對邊緣人的犯罪心理的滋生有着巨大的催化劑作用。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