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愚人也可以說是愚者,也就是不聰明的人,一般要麼是別人這樣說,要麼就是自己稱自己爲愚人,這是一種自嘲的行爲,以下分享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1

爲什麼柳宗元說自己是愚人

因爲,柳宗元一心爲國,卻一再被貶,深受“國家政治不清明”的苦楚,自嘲爲“愚者”。

其實柳宗元以愚人自稱的原因,曾在《愚溪詩序》有提到,“古有愚公谷”,這個典故來源於西漢史學家劉向所著的《說苑政理》: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

齊桓公出去打獵,走進了一個山谷。見到一個老漢便問:“這是什麼谷?”老漢說:“愚公之谷。”齊桓公問爲什麼,老漢告知,這個谷是以他的外號冠名的。齊桓公覺得奇怪,就問:“看你也不像個傻子啊。”

老漢就說:“我養了一頭牛生了個小牛,我就賣了它買了頭小馬。有個少年說,牛不能生馬,就把我的小馬駒牽走了。隔壁鄰居知道這個事,覺得我傻,就叫我愚公。”

當齊桓公第二天把此事告訴管仲時,管仲認爲,如果國家政治清明,就不會有像那個少年那樣強奪惡要的。老漢知道:當時如果與惡少辯解爭執,不僅要不回馬駒,甚至還會遭來一頓毒打;即使告到官府,因爲刑律不公正,他仍然不可能打贏官司。因此只有無奈且“明智”地讓少年把馬駒牽去。這位老漢不僅吃了虧,還受了辱。柳宗元或許與他同病相憐,所以自稱“愚者”。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2

一個人是不是“愚者”,可以參照古人的三句話

曾國藩在《冰鑑-剛柔篇》中用兩句話深刻闡述了自己對粗魯又愚蠢的人的看法,即:“喜高怒重,過目輒忘,近‘粗’。伏亦不伉,跳亦不揚,近‘蠢’。”

意思就是說:一個人,遇到令人高興的事清,樂不可支;遇到令人惱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事情一過就忘得一乾二淨,這種人陽剛之氣太盛 ,其氣質接近於"粗魯"。一個人,平靜的時候沒有一點張揚之氣,激動的時候也昂揚不起來,這種人陰柔之氣太盛,其氣質接近於"愚蠢"。

以上就是曾國藩對粗魯又愚蠢的人氣質的總結歸納,那麼“愚者”又有哪些具體的行爲表現呢?其實,一個人是不是“愚者”,參照一下古人的另外三句話就可以了!

1、交淺而言深者,愚也;——范曄《後漢書》

釋義:跟交情淺的朋友,傾吐知心話,說過多隱私的事情,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爲。

常言道:“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這是因爲人性的自私和虛僞性質導致的。所以,我們與人交往時候要有所保留,多留個心眼: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只說三分話,莫要全拋一片心。

一個人,若和誰都是自來熟,剛剛以接觸,就將自己的隱私一股腦地告訴別人,這不是坦誠和熱情,而是不懂爲人處世,是很愚蠢的行爲!別人不僅會恥笑你沒有半點城府,說不定還別有用心地抓住了你的把柄,後續會對你不利。所以說,交淺言深的人,是名副其實的愚者!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 第2張

2、不見已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

釋義:看不見自己的不足,是笨人;看見了自己的不足卻掩飾,是笨人中的笨人。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瞭解他人的人聰明,能瞭解自己的人是智慧。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不瞭解,怎麼能說他是個聰明人呢?

一個人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屬於智力上面的笨人,也算是情有可原;但看見短處而裝作視而不見,自欺欺人,則是性情上面的笨人,屬於低情商,是笨人中的笨人。

曾國藩說:“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皆由存心不厚,識量太狹耳。”由此可見,一個人喜歡評說他人短處,實則是庇護自己的短處,而庇護自己的短處的人,顯得心胸狹窄,氣量狹小,本是愚蠢的表現。

韓愈也在《師說》中說:“聖益聖,愚益愚”,聖人更加聖明,愚人更加愚昧,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聖人敢於正視自身缺點,然後從師學習,不斷改正缺點;而愚人明知道自己有缺點,但視而不見,還恥學於師,於是困惑與缺點越積累越多,越來越愚蠢。所以說,看不見自己的短處,看見了自己的短處卻掩飾,都是非常愚蠢的行爲。

3、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司馬光《資治通鑑》

釋義:一個人,既沒有德也沒有才,則屬於“愚人”之列。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用四句話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德與才的四種關係,也對應出四種人,即:“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意思就是說:品德和才能都佔盡的人是聖人,才能與德行都沒有的人是愚蠢的人,德勝過才能的人稱之爲君子,才勝過德的人稱之爲小人。

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某人的所作所爲,便判斷出一個人的品德和才能如何;如果對方既沒有品德也沒有什麼才能,則可以將其定義爲愚人行列。同時,我們也要自我對照一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無論如何,德或才最起碼都要佔一方,避免使自己成爲“愚人”。

以上就是古人用三句名言總結歸納的:真正愚蠢的人,身上一般會有的三個特徵。一個人是不是“愚者”,對照古人的三句話就可以了。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3

最缺乏知識和技能的人反而最無法認知自己的這種缺陷。 ——達克效應

《原則》作者達利歐在這本書的最開始就說自己是一名“愚人”,這着實讓人有些費解!爲什麼如此淵博的人會坦誠自己的無知?隨着一步一步的深入讀書,發現這並非是他謙虛的說法,而是一個真實的自我認知。但是這一般都是聰明人的真實的自我認知。因爲如果一個人非常、非常愚蠢,怎麼可能意識到自己非常非常愚蠢呢?

必須有着相當的智力才能意識到自己有多麼蠢。所以說無知分兩種,一種是無知而不自知,一種是無知而接受無知。《原則》的作者是後者,他如何接受自己的無知呢,就是通過總結歸納人生各種問題、各種處境、各種使命的認知方法、行動方法、反思方法,以有意識的接近自己的意願。

爲什麼說這個人是愚人 第3張

“相對於我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我真正知道的並沒有多少。”懂得的知識的圓圈越大,那麼圓周所涉及未知的內容便越多。世間的知識是無止境,那麼如何在這種“無知”下更好、更成功的走這一生呢?不是要知道多少事情,而是能夠知道在無知的情況下自己應該怎麼做。

達利歐就是在這樣一個認知下,尋找到一種以原則爲基礎的生活方式,去發現真相併據此採取相應的行動,並通過行動讓自己實現生命中的願望。耄耋將至的達翁給自己的使命:如何幫助他人成功,而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成功。

所以“愚人”達翁就將自己的做事的原則以及這些原則是如何被總結歸納出來,通過《原則》這本書展現在無盡的讀者面前。讓原則可以不斷地被應用於類似的情況,以幫助人們實現目標。“原則”就像那個“萬法歸一”的“一”,是人們做判斷的一個基礎。

假如我們把每天遇到的各種情況分成不同的類型,並且擁有處理不同類型情況的良好原則,我們就能更快地做出更好的決策,並因此過上更好的生活。擁有了一系列良好的'原則,你就擁有了一系列成功的祕訣。

做一個有原則的人意味着,依據可以清晰解釋的原則做事。有據可依就會提升我們判斷的效率和做事的準確度,同時內心糾結度也會降低。我目前的一個原則“佛渡有緣人”,當我秉承這個原則的時候,面對其他人的誤解就能夠很坦然,面對講師道路的坎坷也能夠堅信自己終究會戰勝而成功。

所以原則與目標緊密相連,原則也決定了行事方法。所以把原則弄明白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相當於通過弄清楚我們做事的原則來了解自己的底線,能夠做到自己對自己透明。將自己的原則、應用並改進,從而能夠讓別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做到在原則方面給別人透明和確定性,或許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

君子要善假於物也!否則會適得其反。原則的得出,是以不同的方式綜合得到的。有時通過經驗和反思總結出原則;有時我們從其他人,比如從父母、親朋那裏接受原則;有時我們接受一整套的原則,例如宗教原則、法律框架等。但是因爲我們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標和性格,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目標和性格的原則。

儘管使用他人的原則不一定是一件壞事,但不假思索地採用他人的原則有可能將你置於風險之中:自己行動方式將與自己的目標和性格不符。

這很容易造成心口不一,給他人一種不安全感和低信任度的感受。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在自己有限的知識和經驗中,參考別人的原則,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目標總結出自己的原則,來知道自己面對無限或無知世界中的判斷選擇。這便會得出“量體裁衣”般“合身”的原則。

“相對於你需要知道的東西而言,你真正知道的東西也許是有限的,承認這一點是明智的。”這是達翁對自己“愚人不愚”的一個解釋。以開放的心態面對紛繁的世界,以特有的原則來應對萬變。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