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會將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這會讓孩子沒主見的,下面分享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的文章,一起來看下吧。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1

1、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沒主見

叮噹是個很聽話的孩子。但讓媽媽頭疼的是,孩子太沒主見了,問他想去哪玩,他說“聽媽媽的”,問他想吃什麼,他說“聽媽媽的”,現在還小,看起來這樣的孩子很好帶,但媽媽非常擔心他長大以後太沒主見,會吃虧!

1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起來,什麼事情都喜歡自己做主。很多媽媽覺得孩子還太小,不能什麼事都任由孩子自己做主,比如“不可以玩土,髒!”“不可以玩水,會着涼!”“路上不可以跑,危險!”……成長中給了孩子太多的限制,“要這樣,不能那樣”。久之,孩子的自我意識會慢慢“退化”,弱勢一些的孩子就會變得很“聽話”,但聽話背後犧牲的是孩子的自主能力,長大會過於順從、沒主見。

2、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沒想象力

小雯喜歡畫畫,她的畫看起來很漂亮,但卻少了些孩子的天馬行空。老師說,心心畫的太陽永遠是紅色的,皮球永遠是圓的。但其他孩子有的把車軲轆畫成方的,有的把太陽畫成紫色,有的把小魚畫在天上飛,看起來充滿童真和想象力。原來,心心媽媽每次陪孩子一起畫畫的時候,都會糾正她的“錯誤”,太陽不可以是藍色的,必須是紅色的……

起初,人類想要飛行,也許只是無稽的遐想,但後來人類製造了熱氣球、飛機,真的飛上了天。孩子們生來就富有想象的天賦。父母最該做的是不打擾、不阻礙。當孩子認真看世界的時候,請大人閉嘴,更別說“不可以”,收起想要給孩子傳授“正確”知識的衝動,想象力和知識永遠不衝突,保護孩子的想象力,TA纔會更喜歡思考,更具創造性。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

3、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渴望靠近危險

可可一個好奇心很強的孩子,爲此,東東媽媽嚴防死守,生怕東東因爲好奇探索受傷害。東東第一次發現家中的角落有盆仙人掌,他很好奇,這個渾身長刺的東西從來沒見過,伸出手想要去摸,媽媽嚇到立馬大聲喝止:“不可以摸仙人掌,會扎破手”,很管用,東東就沒再去動。意外的是,一次媽媽在做飯,東東又好奇的去看仙人掌,結果因爲太近距離觀察,孩子突然失去重心,眼球被仙人掌刺傷。

前面說過,在父母經常“不可以”的壓制下,弱勢一些的孩子會變得過分順從、聽話。但強勢一些的孩子會變得更加叛逆。父母越阻止的事情,會做得越得勁兒。在父母一次又一次“不可以”的態度下,孩子也學會了用“不行”來表達自己的態度。或者故意用父母禁止的事情去吸引關注。

4、越說“不可以”,孩子越“依賴”

“授之以魚”和“授之以漁”的故事想必大家不陌生。在孩子的成長中,如果父母習慣了任何事都告訴孩子“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這些事應該怎麼做”,孩子也就習慣於事事先問父母,懶得自己去思考“可不可以”。如此,孩子的辨別能力、判斷能力就會越來越弱。那麼,想想看,我們能夠替代孩子去判斷和辨別事物多久?3年、5年、10年?還是一輩子?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保護性撞牆”媽媽們,你敢嗎?

有一件事至今記憶猶新。小時候總想去摸電熨斗,媽媽總是阻止我,但有一次我問媽媽:“電熨斗是不是真的燙”。媽媽說:“你可以摸一下試試”。結果,我真的摸了,手腫了3天!再跟別人說起這件事的時候,別人都說“你媽是不是親媽呀”,其實現在想來,她是一個非常“高段位”的媽媽。

所謂“保護性撞牆”,就是在這件事的後果“可控制”的情況下,讓孩子勇於嘗試。比如對於我媽媽來說,手腫3天是她認爲在控制範圍內的後果,當然我媽心比較大。沒有什麼比讓孩子承擔後果,更能讓孩子長記性了。讓TA自己判斷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比你直接告訴TA,要好一萬倍!

說“不可以”的次數太多這3個字就徹底失效!

1、每天說“不可以”的次數,不要超過1次!

肯定不能所有事情,都不阻止。比如“摸電門“跳窗戶”等,是肯定不能做的,必須要說“不可以”!如果我們平時總跟寶寶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那這種限制性的語言就會失效。比如,一個天天發火的媽媽,遠不如平時溫柔,偶爾發一次火見效。“不可以”說的越多,孩子越不當回事兒。但如果,我們只在最危急的時刻說出“不可以”,孩子更會感受到媽媽話語中的力量,感受到事情的嚴重性,馬上停止!

“不可以”說的越少,說出來威力越大!

2、用“可以,但是……”來替換總對孩子說“不可以”

比如到午睡時間了,孩子吵着要去外面玩,與其直接否定孩子說:“不行,該睡覺了”,孩子肯定會大哭大鬧,因爲自己的想法被粗暴否定。不如跟孩子說:“可以啊,出去玩特別好,但是我們先睡一小會兒,養足精神好好玩”,先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再提出一個可行方案,不是不能出去玩,是睡醒了能更好的玩,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孩子的所有需求,只要沒有人身危險,父母都可以不直接否定和阻止,而是先順應孩子的想法,再給孩子做“排序”。讓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不讓她做,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這樣避免了跟孩子起正面衝突,還順便教會孩子學習等待。

3、巧用繪本立規矩,1歲後的寶寶最容易接受

那些危險的事情,比如摸電門;絕對不可以做的行爲,比如打人,這些必要的規矩,可以通過繪本引導孩子理解“爲什麼不可以”和執行“可以怎麼做、不可以怎麼做”。繪本內的卡通形象、孩子氣的語言方式、鮮豔的.色彩、有趣的故事情節等,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平時,父母就可以多和孩子閱讀一些相關的繪本,生活的潛移默化中就會幫助孩子樹立起必要的規則意識。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2

爲什麼媽媽個性太強導致孩子沒主見

約束多讓孩子失去自我

兒童心理專家指出,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 母親的言行,對孩子形成自己的思維和行爲方式,起着相當重要和直接的作用。但如何正確地引領孩子健康成長,卻是現實生活中很多母親所欠缺的一種技能。

很多母親把培養子女當成了自我實現的途徑,如果能成功地把子女培養成一名優秀的人才, 她們常把自己的價值依附於其子女身上,子女成功是她們的成功,子女失敗是她們的失敗。 所以,很多媽媽不得不把這種壓力轉移到其子女身上,把自己的意志無形地強加給孩子, 而孩子則在這種種的約束中變得沒有自我。

父母越說不可以孩子越是沒主見 第2張

過分苛求事與願違

“現實生活中,媽媽強勢的現象很嚴重,後果也很可怕。”兒童心理專家介紹,可以說,嚴厲的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癡心,只是因爲沉緬在對兒女前程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中,她纔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然而一味的要求、一味的打擊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 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不斷做出的自我肯定,過分苛求造成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變得底氣皆無,碌碌無爲。

戀母情結傷害孩子

“我們在臨牀發現, 很多這樣強勢母親的家庭裏,父親的角色極少被提起,母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注入了過多的關愛,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只有自己和母親,因此孩子已經6、7歲了甚至更大還和母親同牀共眠,甚至在一個被子裏。”心理學專家表示,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基本上是缺失的,可有可無的。父母雖然都愛孩子,但無意中忽略了父親的作用,所以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缺失了一個認同的對象。

事實上母親強勢,受其危害的不只是孩子。 因爲從實際的交談中,我們常常發現母親更離不開孩子,母親會因爲自己精神生活的空虛而將兒子作爲“替代配偶”,作爲情感的依託的惟一對象,這同樣也是強勢母親對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

父親作用別被忽視

“要注意的是這個“強勢”的程度,如果是將孩子的思考模式和行爲方式都強行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我認爲這個關係就有些畸形了。”專家坦言,這種決策過程不應忽視父親的作用,只有雙方積極地參與到家庭事務的管理,更多地關心子女的教育問題,夫妻雙方共同商量,纔可以避免一方的盲目,做出更理智的選擇。就孩子上培訓班這一事而言,對於子女需不需要上培訓班,上什麼樣的班等決定,都應由家庭成員包括子女共同商議得出。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