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

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寶寶的性格養成與家長的後天教育不無關係,而一些寶寶性格開朗,一些寶寶膽小怕事也與家長的教育離不開關係,下面爲大家分享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一起來來了解一下吧。

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

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1

1、孩子膽小竟是被父母“逼”出來的!

寶寶膽小竟得“習得無助行爲”

一位女士帶着兒子來找心理醫生諮詢,說她兒子膽子太小,總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從不主動結交新的朋友,更不用說參加幼兒園裏面那些大大小小的比賽了。她擔心這樣發展下去,孩子將來會適應不了社會。

心理醫生認真地爲孩子做了心理測查後,發現孩子智力正常,但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害怕困難,害怕失敗,整個測試過程中都缺乏主動性,也沒有一般兒童的好奇心。同時醫生還了解了孩子的家庭教育情況,原來他們兩口子都是知識分子,從妊娠起就對孩子寄予了厚望。

孩子兩歲多時,他們就開始教他識字算數,但孩子的腦袋不“開竅”,教了幾個星期,仍然只會數不會算,爲此捱了不少的罵和打,慢慢地,就變得問他什麼都不肯開口,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什麼事都興致勃勃的。綜合測驗時的表現、測驗結果及家庭教育情況,這個男孩患的是一種叫“習得無助行爲”的心理障礙。

只要你留心觀察,這種膽小的兒童並不少見。心理學研究表明,膽小其實只是一種表面現象,膽小的背後實際上是他們認爲自己無法克服所面臨的困難和障礙,擔心自己在同伴、老師或父母面前“出醜”而採取的一種自我保護行爲,心理學上稱之爲“習得無助行爲”。

“膽小”根源在於覺得自己“笨”

這樣的寶寶會把自己遇到的挫折歸咎於自己“笨”,這對個體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一大打擊,因而有這種歸因的兒童,往往表現爲迴避挑戰,尋求獲得對自己能力的良好評價,避免出現對自己能力的不良評價。碰到障礙、失敗時,表現出低堅持性,常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的低能力,併產生負性的自我認知和不良情緒,即形成一種非適應性的“無助”反應模式,並用這種“無助行爲”來消極地保護自己。

“膽小”心理或因父母期望過高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兒童對失敗歸因方式的形成,與兒童的智力並無關係,卻與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及失敗後的評價有關。若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要求過高,使孩子無法達到要求,便導致經常失敗。

一方面,孩子由於經常失敗使家長由期望變失望,從而招致家長更多的批評、抱怨和貶低,孩子由此更加感到灰心、沮喪,並嚴重損害個人的自尊與自信,爲維護自尊,便會產生消極的心理防禦機制,其主要表現之一就是逃避困難;另一方面,過多的失敗體驗和經常被貶低,勢必影響孩子自我信念的確立,產生“我確實不行”的自我認同,進而構成消極的自我概念,以致在面對困難和失敗時,往往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

2、寶寶膽子小可能是心理障礙

首先,家長和老師要改變過去那種只看到孩子的短處,經常歧視、貶低他們的做法,要去觀察和發現他們的長處和進步,並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使他們重新體驗成功的樂趣,並重建自信。

其次,要從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如一學生告訴我,她不想向老師提問的原因,是怕提的問題太簡單,怕老師說她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懂。而實際生活中,父母和老師很可能曾在不經意間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語,也在無意間否定了孩子的能力,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於是,爲了保護自尊,他們學會了沉默:他不說,你就不知道他會不會,就不會說他笨了。

再次,要改變孩子對失敗和成功的不正確認識。由於兒童把失敗看成是自己能力不行的'結果,而把成功視作自己能力良好的表現,纔會形成“習得無助行爲”,所以,要想改變他們已經形成的心理結構,就必須要改變他們對失敗和成功的不正確認識。在孩子面臨失敗時,不要動不動就責罵他“笨”,質疑他的能力,發現他們是屬於不夠努力或是學習方法不對的問題纔是家長的任務。因爲只有這樣,就算孩子現在失敗了,但他的自信心仍在,就易於在鼓勵下形成屢敗屢戰、越戰越勇的心理趨勢。家長還可以在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中,利用各種實例,教育他們認識到,失敗和成功都是學習和訓練成果的一種標誌,失敗只是代表學習程度還不夠,只要更加努力地學習,就會取得成功。

最後,強調要加強兒童心理承受能力的訓練。如果孩子對失敗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他就不會懼怕失敗,在面臨困難時他就會主動進行嘗試而不會退避。訓練方法,一是與他共同體驗失敗,如與孩子真切地談談過去的失敗經歷與體會,或與他一起參加角逐活動,共享成功與失敗,從而使孩子懂得失敗是人人都會經歷的,失敗並不可怕,關鍵是失敗後如何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反敗爲勝;二是訓練孩子“負重”,即讓孩子承擔一些有難度的任務,努力就能完成,可以得到肯定與讚揚,不努力就會失敗,就會受到批評和責罰。但訓練時,要注意佈置的任務不能太難,因爲太難的任務會使兒童經常面臨失敗,挫傷其積極性,反會適得其反,即使想增加難度,也要循序漸進,難度增幅適當。如果用定量來說,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的是三分之二的讚揚與三分之一的批評,就最爲適宜了。

寶寶膽小或是心理障礙2

寶寶膽小的原因

1、孩子的生活圈子過於小

有些孩子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裏,特別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很少出去玩,接觸外人也少,依賴性較強,不能獨立地適應環境。這樣的孩子一見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鬧,如果送幼兒園,碰上新環境、新老師更是膽小

2、家長喜歡嚇唬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裏不聽家長的話,如哭鬧或不好好吃飯時,家長就用孩子害怕的語言來嚇唬他,說“你再哭我把你扔在外面讓老虎吃了你”;還有的孩子不睡覺,大人藏在門後學老貓叫;有的孩子想玩泥,家長怕孩子弄髒衣服,說“泥裏有蟲子咬你的手”,用這些恐嚇孩子,從而使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而形成膽小怯懦。

3、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限制過多

如到公園時去玩耍,不讓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來,不讓孩子去湖邊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從嘗試與實踐中獲得知識,取得經驗,這也造成膽小怯懦。

孩子膽小害怕的表現

1、怕黑

寶寶怕黑主要跟他想象能力的增長有關係,寶寶會把和黑暗有關的一些可怕的事物,和自己建立聯繫,使得自己產生恐懼的心理。

想要幫助寶寶不怕黑,光是說教沒有太大意義,主要在於父母在黑暗面前的態度,如果父母很放鬆,那麼孩子就會逐漸克服怕黑的心理。

2、怕敲門

寶寶害怕敲門聲,很有可能和他先前的生活經驗有關。

再遇到這種情況時,媽媽不要立即丟下寶寶一個人,可以帶着寶寶一起去開門,或者給寶寶充分解釋後,獲得寶寶的允許之後,媽媽才能單獨去開門。幾次之後,寶寶便會逐漸克服對敲門聲的恐懼感。

3、依賴父母

可以說2歲多的寶寶,生活中最大的煩惱便是與親人的分離,分離後寶寶往往會體驗到負性的情緒,我們一般稱之爲分離焦慮。

同時,如果寶寶入園,在一個同伴較多的、充滿競爭的環境裏,寶寶還會出現陌生人焦慮以及同他人交往時的羞怯。

家長可以在這段時間多讓孩子單獨和同齡小朋友相處,一方面降低孩子對成人的依賴,另一方面要提高寶寶對同伴的興趣。當寶寶具備了同伴交往經驗以後,便不會對入園產生恐懼。

4、怕大聲

寶寶對噪音產生不安的反應是非常正常的,這個時候父母不需要做額外的特殊處理,只要將寶寶的不安心情講述出來,讓寶寶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恐懼的就可以了。

寶寶由於發育階段,他們對很多聲音都很敏感,如果聽到音量較大的聲音,他們就會立刻緊張起來,從而產生恐懼心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