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提升孩子的抗壓能力絕不能通過體罰的方式,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看完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1

興趣是人類心理活動的一種表現,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後天的社會實踐培養起來的。在體育課的教學中如何正確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們爲達到一定目的而行動的內在原因,動機出於需要,也就成爲興趣的支點和源泉。

現在的中學生思想雖然活躍,但在認識能力上仍有一定的侷限性,對待體育認識上往往以各自的需要爲出發點,完全以個人的喜好作爲自己的學習動機。這就造成有良好的、正確的、全面的學習動機;也有消極的、暫時的、片面的學習動機。由於學習動機不同,學生所表現的學習態度和練習興趣也就顯然不同。教師就必然在加強德育思想教育的同時,對學生傳授體育與健康,與智育發展,與個性的發展以及社會能力等方面有着密切關係。使學生逐步樹立起上好體育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是爲今天,爲將來更好的學習,升學就業,健康生活的需要,也作爲實現個人價值,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爭得一席之地所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以此建立起良好的,正確的學習動機。另外結合中外體壇成功人士的事蹟,以他們刻苦努力、頑強拼搏的品質,爲學生樹立榜樣,進一步促進學生們建立起正確的學習動機,這樣方能真正成爲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內在動力。所以說,使學生建立良好的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思想基礎。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二、以可行的教學要求保護學生的練習興趣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只有提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要求時,才能被學生所接受,並能滿懷信心、舒暢的愉快地去完成,否則就易使學生望而卻步,這就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制定教學進度,安排課時計劃時,應考慮教材內容的縱向連貫性,在學生現有的水平基礎上,逐漸增加動作技術難度及素質要求,提出經過努力後大部分學生所能完成的教學要求,對於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符合學生的心理,往往會產生望而生畏或不屑一顧的抑制情緒。第二、在教材內容的搭配中,要考慮對學生身體練習部位的合理性和發展身體素質的全面性,切實做到練習手段的多樣性和練習效果的科學性的統一,否則易使學生產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勞。第三,在確定學生所承擔負荷量時,即要考慮課的任務、教材的特點,又要符合學生的生理特徵與實際承受能力,並以此爲出發點,使三者有機地結合來,保證學生在學習和練習過程中情緒高漲、精力充沛。如把教學任務制定的過高或過低,不能恰當地適應學生的生理負荷,往往會造成紀律鬆跨、懶散或精疲力竭,此二者都不利於學生身心的發展。第四,被授課整體學生能力參差不齊,一般呈正態分佈,這樣教師在特別關懷“兩頭”之外,應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間,關注大多數處於中間狀態的學生在因材施教的同時,用適當升降要求的辦法照顧到“兩頭”的學生,這樣不僅不會給少數同學造成心理上的放鬆或自卑,而且提高了練習的可行率,調動起整體參與練習的積極性。所以,合理的教學要求是保護學生練習興趣的先決條件。

三、教學手段,組織教法的多樣性

從生理學的觀點分析,長時間的單一刺激,易產生超限制抑制,造成注意力下降或分散,長時間相同內容的練習容易使學生感到厭倦和乏味,導致練習興趣的下降,這就要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靈活多變的組織教法來滿足學生興趣轉換的要求。

在確定教學方法和選擇教學手段時,應符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從課的任務、目的、要求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多變的教學形式爲教學內容服務。在練習環境、組織形式以及器材的配備等方面,要常出新意。在同一個學習內容中,變換多樣的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感到有新鮮感,這樣也就保證了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此外,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掌握其心理特徵,對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有着特殊的魅力。十幾歲的學生,對成功獲勝有着強烈的渴望,在教學中採用競賽的手法,簡單易行,形式活潑,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練習興趣濃厚,不僅提高了授課質量,縮短了學生學習時間,而且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於教師進一步掌握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個性特徵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由此可見,教學手段和組織教法的多樣性是培養學生練習興趣的關鍵。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第2張

四、精煉形象的語言表達,優美舒展的示範動作爲學生製造濃厚的學習興趣氛圍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途徑,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媒介和工具。在體育課教學中,知識技術、技能的教學;思想品德的培養;意志品質的形成;課堂任務的完成;以及學生鍛鍊積極性的引發等等,都與教師語言藝術有着密切關係。教師要做到語言準確,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啓發學生思維,產生上課興趣。同樣,從教師的示範動作來講,對於一個正確的、嫺熟的、優美的示範動作,不僅能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又往往能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起嶄新、正確的動作表象,激起思維,以深刻形象和美的激發求美慾望,好學心理應運而生,當然良好的示範效果還要與講解相互補充。把握好示範的時機、方向、位置、角度等方面的合理性,長此下去,不僅能大大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而且真正能夠做到學爲所用,真正瞭解體育的精髓。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第3張

如何培養孩子對體育活動的興趣2

激發和維持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引導孩子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前提。那麼如何激發和維持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呢?我們先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1

某小班幼兒在練習跑的基本動作時,老師給他們提供了沙包、球等,但總覺得孩子們跑得不夠積極。老師偶然發現孩子們喜歡上弦老鼠玩具。當上足了弦的老鼠滿地跑時,孩子們又叫又笑,邊追邊喊。於是,老師們做了一隻形象逼真、色彩鮮豔的藍色布老鼠。

布老鼠在體育活動中一亮相,孩子們立刻被吸引住了。老師拉着老鼠跑,孩子們跟在後面邊喊邊追。一會兒,大老鼠就被跑得快的孩子追上了,他們踩(揪)下了老鼠尾巴,好得意!但有些跑得慢的孩子,每每只能插空摸摸老鼠尾巴。漸漸地,他們退出了遊戲,站在那裏成了“觀衆”。

爲此,老師們又準備了另一隻黃顏色布老鼠。活動時,拖着黃老鼠的老師跑得快一些,方向變化多一些;而拖着藍老鼠的老師跑得慢一些,變化少一些。跑得快的孩子就去追黃老鼠。而跑得慢的孩子自然就去追藍老鼠。全班孩子都跑跳着運動起來了。

案例2

教師帶着中班的孩子們練習投擲動作,方法是先講解、示範投沙包的姿勢和要領,並一再強調只有這樣才能投得遠,然後孩子們練習。孩子們開始還認真、用力地投,幾輪後,便越來越不起勁了,有的乾脆用沙包互相打着玩了。

突然,一個沙包打在老師的眼鏡上。扔沙包的`小偉趕緊認錯:“老師,我不是成心的,我是想打他的。”這一擊,使教師產生了一個改變傳統訓練方式的新構想。

教師把孩子們帶到畫着動物頭飾的牆邊,指着大灰狼說:“大灰狼要追小兔子了,咱們用沙包打它的頭,救小兔子好嗎?”然後請小偉第一個投,他準確打中了。教師通過問小偉爲什麼投得這麼準、注意小偉的姿勢了嗎這些問題,引導孩子們注意小偉的動作,議論他的手怎麼擡起來的,腿怎麼站的,身體怎麼轉動的。孩子們邊議論邊模仿,邊互相糾正,很快,多數孩子掌握了要領,越投越準,越投越遠。

上述兩個案例可以給我們如下啓示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投放活動材料,才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小班的孩子喜歡有趣的、假扮性強的體育遊戲,他們對活動的投入程度更依賴遊戲材料的支持,往往把自己想象成強有力的角色,把活動材料要麼想象成“對手”,積極去“戰勝”它,要麼想象成“弱小者”,積極去“照顧”它。中班的孩子開始喜歡新奇刺激、競賽性的體育活動。他們把活動材料當作幫助他們實現目標的工具,關注活動的結果,往往把夥伴當作競爭對手,想方設法取勝。

上述兩例中的老師們在材料設計、投放中充分運用了這些特點。如第一例中的小班老師,給孩子投放的材料注意了形象逼真、色彩鮮豔,使孩子們容易投入遊戲情境:有的孩子把布老鼠當“敵人”,追着喊打;有的把布老鼠當“寵物”,追着去保護。爲充分滿足孩子的“強有力”能力感,老師特意把老鼠尾巴設計爲活動的,孩子追上後,可以踩(揪)下尾巴獲得成功感。這種設計和投放材料的方式,讓孩子們在充分的想象中享受了遊戲的快樂,因此,孩子們都主動地參與了活動。

第二例中的中班老師在活動中,及時增加活動材料。如用沙包作爲幼兒的工具,而大灰狼頭像成了幼兒投擲的對象,這使幼兒容易看到活動結果(沙包是不是打中了大灰狼),以結果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投擲動作。這種投放方式順應了幼兒關注結果的活動特點,也使孩子主動積極地投入了活動中。

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使用活動材料,才能維持幼兒的興趣

及時發現孩子感興趣的材料操作方式,並充分運用這種方式,把要實現的教育目標物化在使用材料進行活動的過程中,這是提高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的關鍵。

小班老師發現孩子們在玩沙包、玩球時跑一會兒就不積極了,而對一隻上弦老鼠玩具卻有着長久的濃烈興趣和積極行動(又叫又喊,長時間地追着跑),於是領悟到,追逐跑的方式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方式。老師們不是把形象生動的布老鼠扔給孩子自己玩就行了,而是讓布老鼠“跑”,孩子們追。老師在拉着老鼠跑的時候,用了快跑、慢跑、轉彎跑等方式,把小班幼兒跑的基本動作和技能練習都融合在孩子喜歡的遊戲中,孩子們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

中班老師發現孩子們練習投擲越來越沒勁,卻對用沙包互相打着玩興趣盎然,她沒有責怪孩子,而是觀察、思考如何調整活動的方向。當老師的眼鏡無意中成了投擲的對象時,老師一下子悟到孩子感興趣的投擲方式是投中目標,而不是重複投擲動作。於是,她及時調整了活動材料的投放數量和使用方式,採用了動作和工具→對象→結果反饋→調整動作的自主活動模式,而非傳統的動作→教師反饋的訓練模式。即讓孩子在活動過程中,把活動材料當做工具(沙包),當作活動對象(大灰狼),把夥伴當做模仿學習的榜樣、競賽的對手,在教師巧妙提問的引導下,主動地觀察、模仿、調整投擲的動作,以達到打中大灰狼的目標。大多數孩子興致勃勃地參與了活動,很快掌握了要領。

通過活動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讓每個孩子都對體育活動感興趣

尊重、接納個體差異,通過活動材料的不同使用方式,讓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獲得成功感,才能激發並維持每個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瞭解每個孩子在運動速度、耐力、運動量等方面的差異,根據這些差異,教師有意識地設計材料的投放量與使用方式,使其有不同的難度,讓幼兒能自主地選擇符合自身運動水平的活動方式,這將保證每個幼兒在體育活動中體驗到成功,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案例1就是很好的例證。當發現體力弱的孩子退出遊戲的問題時,教師再次反思,認識到活動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沒有考慮孩子運動能力的個體差異,因此不能很好達到讓每個兒童參與並獲得成功感的目標。於是,老師又投放了另一隻布老鼠,並在速度和方向變化等方面有差別地使用這兩種活動材料。這種使用上的差別,妙在讓孩子們在自己運動水平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活動的強度,避免老師根據孩子能力分組給孩子帶來的“貼標籤”的負效應──即使那些能力較弱的孩子以老師的“分組”作爲評價依據,認爲自己能力差、不行,使孩子感受不到成功。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