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孩子不懂事是很正常的,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成長過程中的問題才能更好培養孩子的能力,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看完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1

東東兩歲半了,以前一直是一個快樂、隨和討人喜歡的可愛寶寶。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他總愛發脾氣,彷彿任何事都要滿足他的願望,不然就發犟、吵鬧!一次洗好澡後,他仍然坐在浴盆裏玩水,媽媽考慮到天氣已轉涼要把他抱起來穿衣,可東東還未盡興,試了幾次後還不肯起來。於是媽媽硬抱起他,沒想到“風暴”來了:他歇斯底里地大哭特哭了半個多小時,哭得面色醬紅全身是汗,掙扎中幾次差一點兒碰傷了頭,還驚動了鄰居。最後媽媽湊巧給了他一隻平時最喜歡的小汽車而立刻止住了哭鬧,漸漸入睡。對了,東東還有一個新的習慣,不管大人說什麼話,也不管知道不知道是幹什麼,總是愛加個不字,比如讓他吃飯,他就說不吃飯。吃飯是他懂的詞彙,可有時東東根本不懂媽媽說的是什麼,還是要加個不字,有一天,媽媽跟爸爸說:“現在有許多親子游戲班,要不也給東東報一個吧。”爸爸還沒來得及發表意見,正在旁邊玩積木的東東大吼了一聲:“不!”嚇了媽媽一大跳。媽媽想不通:“我們家孩子小時候挺乖的,怎麼現在老和大人對着幹呢?甭管你讓他幹什麼事,他說的第一個字就是‘不!’”。

分析:

許多年輕的父母都有這種體會:孩子到了兩三歲就開始不聽話,經常和父母頂嘴、說反話、發脾氣。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在三歲左右,幾乎所有正常的孩子都會出現持續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這個反抗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心理上稱爲“第一反抗期”。突出表現爲:心理髮展出現獨立的萌芽,自我意識開始發展,好奇心強,有了自主的願望,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別人來干涉自己的行動,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對和制止,就容易產生說反話、頂嘴的現象。

那麼,爲什麼兩三歲兒童會有反抗期呢?

首先,這是因爲兩三歲兒童在動作能力方面的發展。他們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因此他們就渴望擴大獨立活動範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的阻攔和限制,因此就會產生反抗。

其次,這是因爲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原先,兒童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現在,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讓“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因此,他們就想頑強地表現自己的意志。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規範相牴觸,於是孩子就會有挫折感,從而導致反抗行爲。

第三,這是因爲兩三歲兒童在許多方面發展得不成熟。兩三歲兒童的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他們感到不滿,就會以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吵嚷、哭鬧等。他們不會像大些的孩子那樣用拐彎抹角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願,因此往往被大人認爲是故意作對。其實,他們無非是忠實於自己的想法,並非針對某個具體的人。兩三歲兒童的思維發展水平也還不高,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常常顯得死心眼兒。他們的時間概念還不強,因此哪怕告訴他只等五分鐘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須立即去做。這些都會導致兒童的反抗行爲。

反抗不一定是壞毛病

曾有專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將兩歲至五歲的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幼兒中,有80%長大以後獨立判斷能力較強;反抗性較弱的幼兒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比較弱,常常依賴他人。因此,專家認爲,反抗行爲有時侯意味着孩子有其獨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預也不受支配,這正是孩子發展判斷力的良好時機,值得父母重視。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從你,那麼他的判斷力自然就難以發展。

所以,對於兩三歲至六歲的孩子,反抗不是什麼壞毛病。做家長的爲何不能突破傳統的束縛,勇於接受孩子的想法,甚至容許他反對你的做法呢?大概是因爲所謂的自尊、面子問題吧!如果這時候你能夠想到:孩子的'反抗並非反叛,而是一種表達他自己的方式,你是不是會放下你的虛僞的自尊,接受孩子的想法呢?

所以,可別小看這個不討人喜歡的反抗期,它是孩子個性形成的關鍵期,父母教養態度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因此父母應該做到: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到了兩三歲,喜歡跟父母說“不”,這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樣的平等地位,對成人的指揮和安排表現出越來越大的選擇性。此時的父母對他們的行動不要輕易加以干涉,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如果孩子必須順從你的意願,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要這樣”或“不許那樣”,而要以平等的姿態,徵詢孩子的意見,給孩子留出選擇的餘地。如“等你看完這個動畫片就去洗澡,好不好?”“你是先玩積木,還是先看圖書?”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又樂意聽你的話,就不會輕易跟你說反話了。

2、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例如,有些事是孩子必須做到的,而且又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如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爸爸媽媽最好不要給孩子有選擇的餘地,必須嚴格執行。有些事是孩子可做可不做的,而且又是孩子不願意去做的,那就乾脆不要求。孩子正玩得興致勃勃的時候,爸爸媽媽必須尊重孩子,徵求意見,給孩子留思考時間,或讓他玩完,或許諾他做完事再玩,讓他能夠逐步接受。爸爸媽媽切不可先強制壓服,引起孩子大哭大鬧,然後又讓步依順,不然會養成孩不服從成人要求的習慣。至於什麼時候要求、管教孩子,應該“以不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爲原則”。當你本能地要拒絕孩子的要求,或準備降服孩子的反抗行爲時,勸你“不”字緩出口,想一想孩子的要求和行爲是否危及生命、健康和道德,如若不是且放他一馬,這樣也許會給大人添些麻煩,但想想你的耐心將得到孩子人格健康發展的回報,多值得!

3、相信孩子,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父母過度保護,往往也是導致孩子說反話的原因。好奇心的驅使,強烈的自主願望使孩子什麼都想去試,什麼都想去做。過度的包辦代替,會使孩子失去許多學習探索的機會;而一味斥責、制止,又會發生頂牛現象。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滿足他的好奇心。比如他想到雨地裏去玩,你就給他穿上雨衣、膠靴去玩吧;他要自己穿鞋,就讓他去穿,等他鞋和腳對不號時再去幫他;要洗衣服,給他一塊肥皂,隨他去洗自己的手帕、襪子;想掃地,讓他掃,哪怕越掃越髒……當然,父母的幫忙是必不可少的,給他理理袖子、繫系鞋帶、扒掉垃圾等。充分相信孩子,讓他們在滿足合理要求、親自實踐的同時積累經驗,體會成功的歡樂,這樣孩子就不容易養成和父母說反話的習慣了。

4、不能嬌慣、放縱孩子。孩子喜歡跟父母說“不”,本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如果聽之任之或百依百順,就會形成孩子任性、驕橫的性格。因此作爲父母,對那些總是用說反話來達到自己不合理要求的任性的孩子應該:

(1)心平氣和地講道理,介紹有關知識,說明不能滿足他的要求的原因,抑制任性、執拗行爲的發生。

(2)設法轉移孩子的注意,用另一種使他更感興趣的事來吸引他,從而使他放棄那個不正當的要求。

(3)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明確表示父母的態度:不合理的要求,再鬧也不能滿足,然後立即走開,用冷處理的方法來終止孩子不合理的要求。

對付孩子反抗的小技巧:

1、用選擇式的問題向孩子發問。如天氣冷了,媽媽想讓孩子戴頂帽子,可採用徵詢的口氣引導孩子:“你是戴紅顏色的帽子,還是戴黃顏色的帽子呢?”

2、讓孩子做事應提早通知。如媽媽讓孩子吃飯,應提前在飯好前提醒孩子:“看完這本畫冊,我們就吃飯。”

3、成人表面“順其言”而實質“反其道”。如炎熱的夏天,媽媽希望孩子多喝一些水,孩子不肯喝,媽媽可說:“如果你現在不想喝就別喝,等你感到渴了再喝。我可想多喝一些水。”孩子看到媽媽喝水,很可能會跟着要水喝的。

4、要寬容並善於等待。逆反心理在兩三歲(也有早一點,晚一點的)時比較嚴重,孩子在這個年齡段出現一些不聽話的現象,如果不是原則性問題,就不必抓住不放,嘮叨沒完,過了一段時間,他會控制自己的。

不要一概否定孩子的反抗2

爲什麼孩子會產生反抗心理

兩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學習思考問題,開始形成自己看待事物的觀點,他們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這個時候,身體和動作的發育使他們可以通過動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雖然獨立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記,兩歲左右的孩子還太小,不知道行爲的後果,不能預見可能發生的危險。父母除了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外,還要教他們學習考慮他人的感受,有重要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

什麼樣的表現是“正常”的

孩子的牴觸行爲有很多種表現,在孩子獨立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以下種種事情:

拒絕父母的要求;

與父母對着幹;

不理睬父母;

不要父母摟抱,不和父母親熱;

不呆在父母身邊,從父母身邊跑開。

從孩子一歲開始,這些事情就時有發生,在兩歲左右更加頻繁和激烈。其實有時候孩子不是有意識和父母對着幹。由於語言功能沒有發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執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們還沒有足夠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在父母的感覺裏,孩子是和他們過不去,對着幹。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會變得合作,3-5歲的孩子記憶力增加,思維能力增強,他們通過傾聽和使用語言來學習更多的東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爲。

爲孩子提供幫助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幫助孩子和自己度過孩子的反抗期。

情緒緊張的孩子更容易產生反抗心理。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不要教他學習新東西或者強迫他做任何事情,讓他有更多的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家裏換了新保姆,這個時候就不要讓孩子再去幼兒園,讓他慢慢地適應環境的改變。如果孩子開始表現得煩躁不安,可以給他一個新玩具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生病的時候通常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着幹,父母要理解孩子轉變的脾氣,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縱容他一些。

保護孩子和他人的安全。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有些行爲可能會產生危險,父母應該立即制止他的危險行爲。而且制止孩子的行爲之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爲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爲這裏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採用適當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與他人合作。“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如果不想引起孩子的牴觸,父母提的要求就要合理。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裏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爲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爲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表達自己的意思,而不是吵鬧、反抗。

做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的偶像。父母的行爲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爲,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爲,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爲,不要因爲心急而發怒,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後分析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如果確實有問題怎麼辦

孩子有自己生長和發育的規律,如果確實發生問題,也不能任由問題的發展。你可以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幫助。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是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不是正常現象了。也許,你應該帶他去看看醫生,查看是不是因爲健康的原因導致他反常的變化。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