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

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後天的啓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智力,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主動解決問題,教育孩子也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應該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一同成爲更好的人。下面小編分享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方法。

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

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1

一、需要被愛與價值感。孩子需要父母的愛,被愛使孩子有感與價值感。父母對子女示愛時,除了使孩子體驗到被愛的滿足之外,也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愛,從而學到是非觀念。

二、需要感。一個沒有感的人是無法信任別人的,對他人不信任則無法和人建立友誼,可能會使其成爲剛愎自用的人。孩子如果缺乏感和自信心,會使他不敢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圍環境,學習新的事物,他的情緒和智能發展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三、需要規則。規則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棟房子的牆壁,它給生活一個界限及廣度。只有當孩子知道什麼是可以期待的事,他纔會覺得舒適自在。所以規則是感的來源,規則的建立可以給孩子提供自由成長的順序感。

四、新的學習經驗。現代兒童發展理論認爲兒童是成長中的個體,其心智能力的發展是其生理學方面的成熟加上後天學習經驗而形成的。從出生起,兒童必須有切合其能力的學習機會以學習新的經驗,才能發展出正常的智能、語言、人際關係技巧、情緒感受、表達能力和人格。莫秀芬認爲,兒童成長過程中還需要鼓勵和責任。在兒童的教養過程中,鼓勵的重要性大過其他方面。每一個小孩子都需要持續給予鼓勵,就如同種子需要水一樣。如果沒有鼓勵,孩子無法成長、發展;兒童需要責任感,讓他負責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如穿衣、收拾玩具、掃地等,可以幫助他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建立自信心,學習互助的精神及確立責任感。

如何知道孩子心裏的想法

孩子心裏面在想什麼,肯定是很多父母都想去了解的一個問題,特別是越來越大的孩子,就會開始形成自己的一個內心世界,如果這個階段父母們對孩子的內心不瞭解,而並沒有採用合適的方式去進行孩子教育的話,那麼就很可能會導致了孩子因此而出現心理畸形,其他的一些心理疾病等等。那家長們如何和孩子正常交流呢?

首先我們要懂得觀察孩子,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都可能代表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在發生改變,其次我們要去了解孩子的愛好,比如孩子比較近在看什麼書,喜歡看什麼電視,作爲父母不要覺得這些東西幼稚,要從這些純真的東西開始,建立和孩子共同的話題,使得孩子卸下心理的枷鎖,和父母一起交談。

其次,交談是一個好的開始,不管談什麼都說明了你已經成爲了孩子的朋友而並不只是父母的角色。從孩子的興趣愛好,談到孩子的煩惱,那麼在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詢問孩子,比如今天爲什麼會不高興,爲什麼會發脾氣等等這些問題,這個時候已經冷靜下來的孩子,是非常願意告訴,甚至是和父母傾訴自己內心裏面的委屈等。

第三,情緒要平靜,不要帶有情緒色彩與孩子溝通,其實不論成年人之間的交往還是教育子女,態度很重要,假如你辦錯了一件事,你的領導不問青紅皁白,劈頭蓋臉地批評你,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憤怒?緊張?以後,你再見到領導,你還敢跟他說你心裏話嗎?或者你再去找領導時,內心會不會是緊張的?在心理學裏,“領導”的象徵意義是“父母”。所以,我們成人都會產生憤怒恐懼緊張的心理,何況是心智發育不完善的孩子。帶有情緒的教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比較後是提出建議,建議不是指導,指導帶有強制色彩,沒有哪個人願意被別人強迫,建議是在其原有的理解上又有一種新的理解含義。跟孩子交流時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比如:“你的'理解很對,如果能補充我的建議就更好了”。或者“你考慮過這個方法嗎﹖”“如果使用這個方法,你認爲如何呢?”只有和孩子站在一起,有效的溝通才能進行。

聰明的家長毫不費勁就可以知道孩子到底喜歡什麼、心裏在想些什麼,進而增進親子關係的和諧度,如果你也想做這些的家長,那麼一定要牢記,仔細傾聽和有效溝通是比較好的方法。

怎樣感知孩子內心需求2

需求1

有利於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

當孩子們來到這個世界時,他們需要的不僅是各種玩具及爲玩具準備的東西,而且更需要一個有利於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環境。

成人大多隻是將生活中擁有的微縮品堆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只能無奈地接受這一切。

孩子們喜歡自己做很多事情,自己穿衣,自己掃地,自己吃飯;同時,他們也希望能有一套與自己相匹配的小傢俱,如小椅子、小桌子、小沙發、小櫃子等。

他們期望憑藉自己的雙手來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他們不僅在“行爲方式上模仿成人”,而且還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人”。這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的使命。

環境設置的目標既要滿足兒童自我構建的需要,也要能讓兒童展現出其天賦的心理特徵和成長模式,這樣,我們才能觀察到兒童真正的自然本性,進而幫助兒童的正常發展。

兒童之家環境佈置按照兒童需求而設計。

在蒙臺梭利兒童之家,教室的環境佈置按照兒童的成長髮育需求進行設計,這大大方便了兒童的活動。

走進蒙臺梭利教室你會看到:小桌子和小椅子都非常輕,容易搬動;工作的教具多數是木製的;使用的冰箱、杯子、水槽、電話等都是真實的;喝水用的是玻璃杯;切菜或水果則是用銳利的刀;提供的食物是有營養的。

掛衣物的衣鉤在牆上很矮處,兒童用手就能夠得着;門的扶手大小恰好能爲兒童的手所握住,兒童可以自己輕輕地將門推開;教室裏椅子的重量也正好適合兒童挪動,不會感到太沉。

爲兒童製作一些大小與其能力相匹配的物品,提供一個與其能力相匹配的環境,兒童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中生活,纔有助於兒童內在潛能的發展。

在從事這些活動時,兒童每一個動作都是那樣的輕鬆而優美,讓人感到孩子們的工作完全是一種享受。

教具按照兒童能力匹配要求而製作。

給孩子創造一個每樣物品的大小都與他相稱的環境,並讓他自由地生活在這個環境中,這樣有助於發展孩子內在的‘積極生活’,這種‘積極生活’可以使孩子有很大的成就感。

因爲在這樣的環境裏,他們不僅看到了愉快、簡單和容易的勞作,而且還看到精神生活。在這樣的和諧氛圍中,我們看到,孩子們的每項生活都需要開動腦筋,就像一顆植根於土壤中的種子,正在以唯一的一種方式生長髮育——長時間地反覆練習。

需求2

享有尊重與自由的權利

作爲成人,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樣對待孩子的?我們會粗暴地妨礙他們的活動,就像主人對待無自由權利的奴隸一樣,而且對於自己的行爲,我們是否有內疚之心?

可惜的是,許多成人都認爲,對待孩子就應該是這樣的態度,根本談不上對孩子的尊重。

比如,當兒童自己吃飯時,成人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喂他;當兒童正努力扣外衣的扣子時,成人又會急不可耐地主動幫他扣上。總之,兒童的每一個行爲都受到成人的干擾,對於孩子來說,已經失去了最起碼的尊重。

我們仔細觀察後還會發現,與成人相比,年長兒童更瞭解年幼兒童的需要和他們接受幫助的程度。

兒童互相幫助的方式與我們成人不同,他們會尊重別人的努力,只有在對方需要的情況下,纔會向別人提供幫助,這一點對我們成人來說非常具有啓示意義。這正說明兒童是以直覺在尊重童年時期需要幫助的兒童,不會給予任何兒童不必要的幫助。

人不能只靠麪包活着。

我們的身體所需要的不僅是營養,而且還需要健康,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健康的心靈和自由的環境。當自由受到限制與束縛時,我們會感到不快樂與難受。

自由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主要動力,一位哲人曾說,人不能只靠麪包活着。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講,則應讓他們享有更多文化與精神上的自由,因爲他們正在進行更重要的創造性活動。

多數成人都能很容易地理解給予兒童自由探索的重要性,但真正願意放手讓他們去做得卻少之又少。

讓兒童自己照顧自己。

兒童努力地通過支配環境建立自己的獨立能力,這要求父母必須允許他做必要的探索以及幫他預備適宜的環境,以便孩子能自己學着獨立做事。

如何實現“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這一步呢?其實,父母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像蒙臺梭利一再強調的那樣,一是爲兒童預備好一個適宜的環境;二是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人爲地爲孩子正常化的成長設置障礙。

蒙臺梭利認爲,父母有一個重要使命,就是爲孩子在社會中建立一個適宜的環境。兒童是未來世界的創造者,是兒童創造了人類本身,因此,兒童的社會權利必須得到認可。

所以,全社會都應該把兒童的需求放在首位,並把尊重兒童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作爲教育的出發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爲兒童創建一個適於其成長的世界。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