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3篇

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3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是時候寫一份詳細的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纔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3篇

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幼兒園綱要》爲指導思想,積極發揮教師作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與家長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爲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深入挖掘家長教育資源,使家長也成爲幼兒園課程的參與者和實施者,使家長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走到孩子們中來,使課程更豐富和生活化,組織形式更貼近兒童,更好地提高教育質量本文轉自斐,斐課件園,發展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 班級情況分析: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家長工作是提高教學工作水平和促進幼兒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上學期,我班開展了較多的家長工作,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問卷,家園聯繫冊等,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經過一學期的家長工作,原先對幼兒不關心、無所謂的觀念已有改變,有些家長能主動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園的生活學習情況。對目前開展的主題活動、區角活動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也給予了我們較多的配合。本班幼兒由於母親閒在家裏的較多,存在依賴性強,自理能力差,任性,缺乏愛心的個性,各方面能力還待培養。針對上述情況,加強家園合作顯得非常重要.本學期,我們將在原有家長工作的基礎上,加大親子活動的創新開展,讓家長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主要內容措施

1、通過家園之窗,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園、班級的工作安排和主題活動開展情況,學做幼兒探索活動的知情者、鼓勵者、參與者。

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邀請家長爲幼兒開設教學活動。加深幼兒對不同職業的人及其工作性質的感性認識,懂得要尊重他人的道理。

3、開設不同內容的家長學校講座,並請家長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內容傾聽,通過講座瞭解當今幼兒教育的新理念,提高家長育兒水平。

4、向家長開放迎新彙報活動,鼓勵家長多與孩子互動,並積極向教師提出自己的要求和建議。做好活動反饋記錄。

5、鼓勵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工作,認真完成家長調查問卷等。根據調查結果,做好下學期的工作。

6、開展電話聯繫、隨機溝通、網上互動等多種形式的家訪工作,與幼兒家長暢通信息渠道,在教育觀念、行爲中形成互動,達成共識,建立平等、合作的教師、家長關係。

四、每月安排:

九月份 :

1、召開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本學期教育教學以及主題活動開展 情況。

2、推選兩名家長代表,作爲幼兒園家長委員會會員。並向他們介紹家委會會員的工作權利與義務。

3、邀請家長參加“祖國在我心中”主題活動。

十月份:

1、開展“家長教師進課堂”活動,請家長爲幼兒開設一次教學活動。

2、組織開展“親子秋遊活動”, 拉近家園距離,增進親子感情。

3、組織家長積極參與“親子青花瓷瓶製作大賽”。

十一月 :

1、開展互動式的家長學校講座,促家長育兒水平的提高。

2、指導家長參與幼兒遊戲活動材料和主題活動資料的收集。

3、及時調整家園聯繫欄,向家長公佈每週的教育教學及科學 育兒知識。

十二月 :

1、召開班級主題論壇活動,對班級的教學工作提出建議和要求,爲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搞好幼小銜接工作獻計獻策。

2、向家長宣傳幼教新理念和育兒經驗,並請個別家長撰寫育兒心得。

一月份 :

1、發放家長問卷,請家長對我們一學期的工作給予評價。

2、做好學期結束工作,完成本學期家長工作總結。

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

幼兒教育光靠教師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們平時重視家長工作,努力做好家長工作,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準備,才能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活躍。

工作中,我們發現,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已不同於以往的孩子,他們的知識已不再侷限於在幼兒園學到的,他們提出的問題有時甚至連教師也回答不上來。那麼,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我們就可以發動家長,讓他們協助上網查閱資料,或者教會孩子如何從廣播、報刊等媒體中主動獲取信息資料,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同時,我們還體會到,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些家長往往本身就是現成的教育資源。

我們爲了孩子的提高,充分挖掘家長資源,使家庭和幼兒園互動起來,達到共同教育幼兒的目的。那麼爲什麼要讓家長和幼兒園互動起來,我們制定了一下目標和措施:

二、家長工作的目標

1。加強與家長的直接聯繫,做到“因人而宜”。針對不同家長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聯繫方式,讓每一個家長多走近孩子、瞭解孩子。對於平時自己接送孩子的家長,加強平時的交流,孩子的點滴進步、出現的問題等,讓家長第一時間知道,以期家園配合,獲得好的教育效果;而對於那些很少來園接送孩子的家長,則採取電話交流、家園聯繫冊聯繫的方式,並讓其隔一段時間能來園一次,通過和老師的直面交流,真實地瞭解孩子的情況。

2。由於隔代領養的較多爺爺奶奶的過分寵愛、包辦代替使寶寶養成了依賴,所以,特別要求家長在家裏一定要給與寶寶動手的機會。

3。結合節日,開展家園同系活動,親子活動,慶國慶,慶元旦等遊戲活動,家園共同參與活動,增進了家園之間的情感交流。

4。引導家長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從孩子自身的情況及特點出發,關注孩子在自身基礎上所獲得的發展,不要盲目地橫向比較。

5。在家長、孩子與幼兒園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和諧的互通、互知的關係。任何活動都是家長感興趣的,他們關心幼兒在幼兒園的一切生活,一點一滴,而由於自身條件有限,無法深入瞭解幼兒園的雙重任務。由於不瞭解,也就無法理解幼兒園工作中的一些內容,並使有的家長對幼兒園產生不滿情緒,形成和幼兒園的一切活動對立、不支持、不理睬的態度。

扭轉這種情況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家長走入幼兒園活動,參與幼兒園活動,來促進其思想轉變,逐漸從不支持到支持,從不理睬到主動詢問,從不聞不問到積極參與使其產生質的變化,這不僅利於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於幼兒園的自身信譽度,使整個社區親和力達到積極向上的`方面。這一點是任何活動的關鍵點。

三、。具體措施

1。定期將家園聯繫本陳列出來,供家長翻閱,並把家園聯繫本中家長的育兒經驗和幼教新書推薦給家長,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學習與相互溝通。

2。每天利用幼兒入園、離園的好機會,和家長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

幼兒入園時,教師要站在門口笑臉相迎,主動向幼兒問好,另一配班教師組織孩子進入活動區,讓孩子們自選遊戲、自由結伴進行活動。幼兒離園時,三個老師都要到位,配班老師組織幼兒活動,帶班老師與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讓家長每天放心地接送,及時瞭解孩子每日動態。

3。開展“家長學校”活動,並開設有關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方面的專題講座。

4。辦好《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

5。利用博客與家長在線交流,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學習、遊戲生活情況,使家長真正理解幼兒園、教師,支持我們工作,讓幼兒和諧、快樂地發展。

6。召開家長會,轉變家長對現代教育觀念的認識。

幼兒園大班學期家長工作計劃 篇3

一、 指導思想:

隨着教育觀念的轉變,我們的家長工作也發生了變化。原來,我們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服務、培訓對象,如今我們把家長看作是我們的合作伙伴。爲此,我們必須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活動,與我們達成教育觀念上的共識,從而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最後讓家長參與到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來。

本學期,我班以《幼兒園園務計劃》《幼兒園綱要》爲指導思想,積極發揮教師作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與家長溝通,以實現家園共育,爲幼兒的發展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深入挖掘家長教育資源,使家長也成爲幼兒園課程的參與者和實施者,使家長在主題教育活動中走到孩子們中來,使課程更豐富和生活化,組織形式更貼近兒童,更好提高教育質量,髮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二、具體工作安排:

貫穿一學期的有:

1、家長定期來園參與半日活動,感受教育。(每月家長分批來園來園一次)

2、聯繫本定期與家長溝通、交流。

3、每天做好家長工作記錄。

4、每天做好與部分家長的口頭交流。

5、每週更換家長園地內容。

6、每月出一份《親子小報》。

7、倡議每個家庭準備廢品收集袋,長期開展收集廢品的活動,鼓勵幼兒進行變廢爲寶的活動。

8、開闢“請您關注”專欄,定期將家園聯繫本陳列出來,供家長翻閱,並把家園聯繫本中家長的育兒經驗和幼教新書推薦給家長,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學習與相互溝通。

9、家長協助孩子收集主題有關的資迅、圖片、書籍、物品及有關的知識。

逐月安排:

二月、三月份:

1、召開家長會,轉變家長對現代教育觀念的認識,

2、家長和孩子一起自制燈籠參與

幼兒園燈展。

3、準備媽媽的照片入園佈置專欄《我愛媽媽》。

4、媽媽來園參與三月八日《爲媽媽慶賀》活動。

5、家長協助孩子收集與燈、羊年、元宵節、雷鋒等有關的資迅、圖片、書籍、物品及有關的知識。

四月份:

1、家庭造型活動“變廢爲寶”。

2、家長利用雙休日帶幼兒走進大自然,尋求春天的信息。

五月份:

1、親子活動

2、班級“小記者活動”,幼兒在家庭中瞭解不同家長的職業內容,邀請醫生、護士、小學教師等不同職業的家長到園,和幼兒一起進行“我身邊的職業”補體探索活動,現場採訪家長。

六月份:

1、請小學教師的家長來園爲幼兒進行“升小學準備”教育活動。

2、家長參與“畢業典禮”的準備工作,來園參加“畢業典禮”。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