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精華】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三篇

【精華】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三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7.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爲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華】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三篇

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維吾爾自治區教育系統家長學校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結合《自治區教育系統20xx年家庭教育工作要點》,切實提高我園家庭教育工作的質量。以服務廣大兒童和家長爲根本出發點,以構建和諧家庭、促進廣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爲目標,充分發揮幼兒園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二、工作思路

堅持家長主體、雙向互動、共同提高、分層分類指導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機制,明確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標和主要任務,規範家庭教育課程體系,豐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內容;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和優勢,穩步推進我園學校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

三、工作任務

(一)辦好家長學校

認真學習《***維吾爾自治區教育系統家長學校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新教基【20xx】5號),落實家長學校組織管理要求和保障措施。堅持把育人作爲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場所靈活性、角色固定性,最易育人的特點,以幼兒園爲主導,以家庭養成教育爲基礎,使家庭教育實現由“重分數”到“重做人”的轉變。

進一步明確家長學校的主要任務:面向廣大家長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宗教常識教育;宣傳現代文化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普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提高家長素質;開展家庭教育諮詢,爲家長正確實施家庭教育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和服務;增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溝通,營造兒童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

做好“家長學校課程設計”和完善工作。幼兒園嚴格落實新教基5號文件要求,設計家長學校選修課和必修課,通過必修課提高家長的整體素質,選修課解決部分家長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開展“家長學校優質講座評選”活動,搭建校際家庭教育講座學習交流平臺,促進教師家庭教育講座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提升家長學校辦學品質。

(二)規範家長委員會建設

認真學習市教育局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實施意見 》,進一步完善學校家長委員會的組織建設和制度體系建設。家長委員會每學期至少舉行一次會議,充分發揮好它的橋樑紐帶作用、教育示範作用、支持協助作用。切實加強家委會的內部管理,充分發揮全體家長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增強家委會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預見性和實效性,使全體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學校活動。

(三)繼續做好自治區教育廳家教委安排的相關工作

做好自治區教育廳“興家”家庭教育雲平臺的宣傳工作,讓更多的家長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家庭教育知識;組織好第五期家庭教育知識普及培訓網上結業考試工作。

(四)做好家庭教育宣傳 工作

組織優秀家庭教育指導師參與廣播電臺家庭教育相關節目錄制,引導廣大家庭重視家庭教育。充分利用《xx日報》、《xx教育》微信平臺宣傳報道家庭教育典型的人和事,宣傳家庭教育優秀工作者和家庭教育名師,做好家庭教育徵文工作,宣傳優秀家長教子經驗。讓社會更多瞭解家庭教育,參與家庭教育工作。

  區勝利幼兒園

  20xx年**月15日

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 篇2

一、情況分析

幼兒教育光靠教師一人收集往往是十分有限的,只有我們平時重視家長工作,努力做好家長工作,動員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準備,才能使我們的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活躍。

工作中,我們發現,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已不同於以往的孩子,他們的知識已不再侷限於在幼兒園學到的,他們提出的問題有時甚至連教師也回答不上來。那麼,在信息社會的今天,我們就可以發動家長,讓他們協助上網查閱資料,或者教會孩子如何從廣播、報刊等媒體中主動獲取信息資料,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同時,我們還體會到,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一些家長往往本身就是現成的教育資源。

我們爲了孩子的提高,充分挖掘家長資源,使家庭和幼兒園互動起來,達到共同教育幼兒的目的。那麼爲什麼要讓家長和幼兒園互動起來,我們制定了一下目標和措施:

二、家長工作的目標

1、加強與家長的直接聯繫,做到“因人而宜”。針對不同家長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聯繫方式,讓每一個家長多走近孩子、瞭解孩子。對於平時自己接送孩子的家長,加強平時的交流,孩子的點滴進步、出現的問題等,讓家長第一時間知道,以期家園配合,獲得好的教育效果;而對於那些很少來園接送孩子的家長,則採取電話交流、家園聯繫冊聯繫的方式,並讓其隔一段時間能來園一次,通過和老師的直面交流,真實地瞭解孩子的情況。

2、由於隔代領養的較多爺爺奶奶的過分寵愛、包辦代替使寶寶養成了依賴,所以,特別要求家長在家裏一定要給與寶寶動手的`機會。

3、結合節日,開展家園同系活動,親子活動,慶國慶,慶元旦等遊戲活動,家園共同參與活動,增進了家園之間的情感交流。

4、引導家長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從孩子自身的情況及特點出發,關注孩子在自身基礎上所獲得的發展,不要盲目地橫向比較。

5、在家長、孩子與幼兒園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和諧的互通、互知的關係。任何活動都是家長感興趣的,他們關心幼兒在幼兒園的一切生活,一點一滴,而由於自身條件有限,無法深入瞭解幼兒園的雙重任務。由於不瞭解,也就無法理解幼兒園工作中的一些內容,並使有的家長對幼兒園產生不滿情緒,形成和幼兒園的一切活動對立、不支持、不理睬的態度。

扭轉這種情況的方法之一就是讓家長走入幼兒園活動,參與幼兒園活動,來促進其思想轉變,逐漸從不支持到支持,從不理睬到主動詢問,從不聞不問到積極參與使其產生質的變化,這不僅利於孩子的成長,更有利於幼兒園的自身信譽度,使整個社區親和力達到積極向上的方面。這一點是任何活動的關鍵點。

三、體措施

1、期將家園聯繫本陳列出來,供家長翻閱,並把家園聯繫本中家長的育兒經驗和幼教新書推薦給家長,促進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學習與相互溝通。

2、天利用幼兒入園、離園的好機會,和家長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交流。

幼兒入園時,教師要站在門口笑臉相迎,主動向幼兒問好,另一配班教師組織孩子進入活動區,讓孩子們自選遊戲、自由結伴進行活動。幼兒離園時,三個老師都要到位,配班老師組織幼兒活動,帶班老師與家長交流幼兒在園情況。讓家長每天放心地接送,及時瞭解孩子每日動態。

3、展“家長學校”活動,並開設有關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方面的專題講座。

4、好《家長園地》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的知識。

5、用博客與家長在線交流,讓家長及時瞭解幼兒在園的學習、遊戲生活情況,使家長真正理解幼兒園、教師,支持我們工作,讓幼兒和諧、快樂地發展。

6、開家長會,轉變家長對現代教育觀念的認識。

幼兒學期家長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大綱》、《上海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的指導意見》、《上海市0—3歲嬰幼兒教養方案》爲依據,以幼兒園新學期園務計劃爲主線,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水平、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增進與幼兒園合作教育的主動性、積極性、實效性,促進幼兒發展。

二、情況分析

1、優勢:

(1)各類家長工作、幼兒活動等都已形成穩定的工作模式和活動形式,有序開展,有效落實。

(2)家委會工作運行有序,機制有保障,充分體現了監督與爲其他家長服務的職責。

(3)家長服務檯的有效創設和《班級管理日誌》的有效記錄,架起了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橋樑同時保障了幼兒的衛生與安全問題。

2、不足:

(1)一園兩址的新辦園模式下導致兩部家長工作的宣傳未能達到有效的效果。如分部部分家長對於幼兒園各類家長工作、幼兒活動不是特別瞭解,宣傳缺乏針對性。

(2)家長資源以及社區資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不足,以幼兒園課程以及幼兒園特色活動項目爲契機,以幼兒園市級課題爲抓手,建立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利用的聯動是當務之急。

三、工作目標

1、以科學先進的育兒理念爲依託,以雙向互動的運行機制爲抓手,幫助教師在家長工作以及各類幼兒活動中提高組織與指導的有效性。

2、以《幼兒園家長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管理策略研究》爲重點,逐步建立社區、家庭教育資源庫,初步架構幼兒園、家庭、社區多方聯動網絡與聯動機制。

3、以構建“陽光育人、快樂啓蒙”和諧校園文化爲抓手,進一步深化適宜本園家教指導的研究,初步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家教工作模式。

四、主要工作

1、常規工作

(1)依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發展特點及目標,有針對性的開展不同主題的家長學校活動。

(2)組織並指導各班做好各項向家長開放的活動,如家長會、半日開放活動、快樂節日活動等,有效宣傳幼兒園辦園情況。

(3)充分發揮家園QQ羣、園長信箱、家長會、家委會等渠道的溝通作用,及時瞭解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杜絕管理的盲區。

2、重點工作

(1)從家委會入手,定期開展家園合作的評價活動,形成家園合作與評價的合力。

(2)深入開展課題研究,開發家長資源,建立資源庫,發揮家長服務隊作用。

(3)針對分部家長對我園家長工作的瞭解現狀,進一步加大幼兒園開展家長工作的宣傳力度,鼓勵家長積極參與,進一步促進家校合作。

五、具體措施

一、繼續挖掘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梳理並初步形成資源利用的有效途徑和聯動網絡。

二、繼續做好各類家長工作和幼兒活動的組織和策劃,力求品質,體現精細化管理。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