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兒童注意的時間由個體的差異及環境的因素,通過後天的有意識培養可提高孩子注意力。以下的一些方法將有助於父母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品質。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1

一個孩子是否能坐住,是跟其年齡密切相關的。不同年齡的孩子注意力時間不同,一般來說,3歲前的孩子注意力時間不會超過5分鐘,3-4歲孩子的注意力時間在5-10分鐘,4-5歲孩子的注意力在10-15分鐘,5-6歲孩子的注意力基本在20分鐘左右。

另外,兒童注意時間的長短還受個體差異以及環境的影響較大。兒童對比較感興趣的東西注意時間可能會延長5-10分鐘左右。瞭解了這些,相信父母就可以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正常,如果3歲孩子注意時間在20分鐘那才叫不正常。父母不要光看孩子注意時間的長短,一定要關注其年齡特徵。

如何培養寶寶良好的注意力

上面已經說了,兒童注意的時間由個體的差異及環境的因素,因此,通過後天的有意識培養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品質。以下的一些方法將有助於父母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品質:

1、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分階段完成學習任務。如果孩子能夠專心完成,父母要給予一定鼓勵(表揚、撫摸、親吻等),並讓他休息5-10分鐘。再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學習。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做題的時間。

要求孩子在審題的過程中,自己把題目的要求、條件用筆勾出來,以防止走神出錯。這些都可加強孩子的自信,讓他感覺我能自覺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

2、平時多鼓勵,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於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們的工作之後,給予孩子鼓勵:你能這麼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並及時和孩子分離他的感受,讓孩子有意識地把做這件事時的注意力和心理過程遷移到其他事情中。

3、要儘量減少對孩子嘮叨和訓斥的次數,讓孩子感覺到他是時間的主人。父母的嘮叨和訓斥只會讓孩子對相應的事情產生厭煩,從而注意力更不可能集中。

不妨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時間的主人,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當他在相對短的時間內集中精力做好功課,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孩子學人自己掌控時間,有成功的感覺,做事會更加自信。

4、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注意力。每天安排一個時間(10-20分鐘)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小文章大聲爲父母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

他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一直堅持下去,孩子的注意力能逐步南昌市,也會增強。

5、營造一個有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習環境。孩子能夠保持良好的注意習慣,不但要先輩訓練,周圍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有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聲音干擾。

父母也儘可能不在孩子學習時進進出出,大聲干擾。此外,室內的光線也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環節,光線柔和適度有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的遊戲矯正策略

1、拼圖、下棋:讓孩子學會拼圖,並逐漸增加拼圖的快書。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

2、在聽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帶着問題去聽,聽完後回答。還可以要求他聽完故事後把故事的內容複述給你聽。

3、經常讓孩子幫助你拿各類小東西,從一件到幾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請你幫我拿一個蘋果、一把小刀、一些紙巾和幾個牙籤。經常讓孩子做傳口信的人。告訴外公,今天晚上9點中央電視臺有他喜歡的節目。從簡短的到長一些的語句。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

4、讓孩子聽和看錄音磁帶和圖書畫面內容相一致的那種配套圖書。它和電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孩子對電視故事的理解取自於畫面,也就是用來看理解故事

並且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有損害。而這種圖書卻是以聽磁帶爲主,用圖片來加深理解,這種以聽講爲主的學習方法,對孩子將來的學校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孩子在聽、看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提高了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安靜、集中注意力去聽講的好習慣。

5、增加一些專門的訓練:讓孩子把在紙上大小不同,次序也被打亂的1-100的數字,依次找出。讓孩子把1-100基至更多的數字按順序連接起來,組成各種有趣味的畫面。讓孩子把你規定的幾樣東西看上1-2分鐘,然後撤掉其中的一個或兩個,請孩子猜出是什麼東西被撤掉。

教孩子跟隨你說話,你完整地說一句話後,你說前面的半句,讓孩子來說後面的半句。

把幾種不同形狀的東西放在孩子看不見的口袋裏,讓孩子閉上眼睛去摸,然後提問孩子:有幾樣東西?都是些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家長若能按照以上方法對孩子堅持進行訓練,在短時期內就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對事物的注意力。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2

寶寶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乳兒期

0-1歲的寶寶也被稱爲乳兒。乳兒的注意以無意注意爲主,因此心理學家認爲對這麼大的寶寶不必進行專門的注意力訓練。媽咪可以把注意力的鍛鍊放在寶寶進行的各種日常活動之中,如餵食、玩耍等。在互動交往中,讓寶寶的注意力走向穩定。

寶寶注意力培養的原則和方法

1、慢動作

由於寶寶的大腦發育還不發達,他們難於區分並理解成人有意施加的各種刺激。因此,在和寶寶講話的時候,語速一定要慢,要溫柔,以免引起他們的厭倦、急躁和反感。

在他們眼前晃動醒目物體時也要放慢速度,並要在他們的視線中持續一段時間。在寶寶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之前,最好不要將刺激物拿走。

2、多重複

孤立的刺激很容易被遺忘,而重複行爲和獎勵效應可以強化刺激的'效果,增強寶寶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因此在這個階段,媽咪給寶寶講優美的小故事,或放動聽的音樂,可以重複幾遍,讓寶寶產生熟悉感後,再更換新的內容。

3、近距離

寶寶的認知能力較弱,太遠的刺激物很難產生效果。從視覺注意來說,近距離能夠讓寶寶的視野更多地被刺激物填充,視覺干擾會大大減少,增強注意的穩定性。因此,新生兒醒來時,家長可以拿一個醒目的東西放到他眼前20釐米處讓他看。

4、選擇適當的刺激物

在培養寶寶視覺、觸覺和聽覺時,要選擇一個好的刺激物。比如視覺培養,最好選擇顏色鮮豔、色塊大、易於區分的刺激物,不要讓其他細節吸引寶寶的注意力。父母的臉最容易得到寶寶的歡喜和注意,因此父母要多在寶寶面前“露臉”。

那些能直接滿足機體需要的事物,如奶瓶、小勺等,也能引起寶寶的注意,用它們來培養寶寶的注意力,既簡單又方便。

5、動態,特別是互動更能吸引注意

動態的物體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比如飛着的蝴蝶比靜止的蝴蝶更容易獲得寶寶的認知。但和注意關係最緊密的還是互動。注意在互動中加強,如果不存在互動,寶寶的注意力會很快轉移,他們會尋求一些更特殊的事物。

但是一旦存在着互動,情況就會完全不同。嬰兒的興趣會倍增,注意力也會持久。正常人具有將“自我”擴大的本能和趨勢,更容易接受受自己活動影響的事物。無論哪個年齡層次,能夠對自己行爲產生迴應的事物往往都能夠處於注意的焦點,對寶寶來說也是如此。

6、講述正確的名稱

不管寶寶能不能聽懂,一旦發現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刺激物上,就要告訴他們正確的名稱。比如皮球,要告訴寶寶這是“皮球”或“球”,而不要說“圓圓”;汽車就要說“汽車”或“車”,不要說“嘟嘟”。這樣能幫助寶寶建立正確的影像概念。

千萬不要小看寶寶的潛能,在他們5個月的時候,父母如果根據他的注意指向告訴他物體的正確名稱,並將他們抱近物體,比如冰箱、檯燈等,每次當他們注意到這些物體時再強化相應的詞語

一兩個月內就能培養他們對物體的反應。這樣到寶寶7個月大,父母在廚房衆多家電面前說“冰箱”,寶寶就會看向冰箱,這就是有意注意的萌芽。

學步兒期

寶寶在1歲到2歲半之間,從開始學步,到能夠完全自如地行走、活動並初步學會語言,整個階段叫做學步兒期。那麼這個階段,寶寶注意力的培養有哪些有效方法呢?

1、拼圖、下棋

讓寶寶學會拼圖,並逐漸增加拼圖的塊數。學習簡單棋類的玩法。寶寶們對這類遊戲有時能達到十分入迷的程度,玩起來,二三十分鐘都不停止。

2、聽故事前提問

讓寶寶帶着問題去聽故事,聽完後回答。對於語言發展較好的寶寶,還可以讓他聽完故事後把故事的內容複述給你聽。

3、幫助拿各類小東西

寶寶能聽懂話時,可以交給他一些小任務,讓他幫助你拿一件到幾件日常用品,要求在一次中完成。如:“請你幫我拿一個蘋果、一把小刀和一些紙巾。”

如何讓坐不住BB坐住 第2張

4、傳口信

時不時讓寶寶給大人傳傳口信,也可以培養寶寶的有意注意。如:“告訴外公,晚上9點中央電視臺有他喜歡的節目。”剛開始可以簡短一些,然後逐漸到這種長一些的語句。

5、聽和看配音圖書

現在市場上有錄音磁帶和圖書畫面內容相一致的配套圖書,這種圖書與電視的不同之處在於,寶寶對電視故事的理解取自於畫面,也就是用看來理解故事,但長時間看電視對眼睛有損害。

而這種圖書卻是以聽磁帶爲主,用圖片來加深理解,這種以聽講爲主的學習方法,對寶寶將來的學校學習有非常大的幫助。寶寶在聽、看的過程中不僅豐富了他的知識,提高了他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安靜、集中注意力去聽講的好習慣。

6、嘗試一些專門的訓練遊戲

讓寶寶把你規定的幾樣東西看上1-2分鐘,然後撤掉其中的一個或兩個,請寶寶猜出是什麼東西被撤掉。

教寶寶跟隨你說話,你完整地說一句話後,你說前面的半句,讓寶寶來說後面的半句。

把幾種不同形狀的東西放在寶寶看不見的口袋裏,讓寶寶閉上眼睛去摸,然後提問寶寶:“有幾樣東西?都是些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